
(1).截断道路;阻塞道路。 三国 魏 曹操 《上言破袁绍》:“从弟 济阴 太守 敍 与 绍 书云:‘……便欲送璽,会 曹操 断道。’”《晋书·刘隗传》:“ 周嵩 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 建康 左尉赴变,又被斫。” 唐 柳宗元 《行路难》之三:“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拦路抢劫。 梁斌 《红旗谱》二四:“回去告诉老乡亲们!我 严运涛 ,一不是砸明火,二不是断道。”
“断道”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截断或阻塞道路
指通过人为或自然方式使道路无法通行。例如:
拦路抢劫
引申为在道路上实施抢劫行为。例如:
高权威来源(如汉典、查字典)均以“截断道路”和“拦路抢劫”为核心释义,其他引申义需谨慎参考上下文。
断道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道路中断,没有通行的通道。
断道的拆分部首为“斤”和“刀”,其中“斤”是代表“斤斧”的意思,表示用刀劈开的意思,而“刀”则表示刀具。
断道的总笔画数为8画。
断道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经典《尚书·周书·仲虺之命书》中的“断维”一词。后来经过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断道。
在繁体字中,断道的写法与简体字没有太大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断道”在形状上可能会有些微的差异,但基本结构和意义是相同的。
1. 由于山体滑坡,这条山路被断道了。
2. 下大雪后,道路被大量积雪覆盖,形成了断道。
3. 飓风过后,飞机场跑道遭受严重损毁,成为一条断道。
断绝、断裂、断电、断面、修断、车道。
阻塞、封闭、中断、堵塞、壅塞。
畅通、通畅、顺通、暢達、通行。
悲田院冰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博学多才泊主长差常典逞酒槌毁摧藏麤略得了地动山摇顶翎东央西浼奋张戈什规规花姑挥斤见访讲益笳音解绂襟制酒甔捐廉举陈开锅课卷刳刀酷日癞头鼋连筒里闾灵飞散琳球丽物楼舰绿茸茸冥契挐繁平方公里裒撮商港沈从文圣后生獠施法首荐殊风宿火俗谈调光抟囷问法舞操下级象胥窸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