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微言的意思、微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微言的解释

(1) [sublime words]∶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secret words]∶密谋;密言

详细解释

(1).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 朱右曾 校释:“微言,微眇之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唐 李白 《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宋 秦观 《代蔡州进兴龙节功德疏》:“贝叶微言,善会权而归实;蘂珠妙旨,能却老以延年。”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无三科、九旨则无《公羊》,无《公羊》则无《春秋》,奚微言之与有!” 龚尔位 《怀人》诗之一:“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2).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宋书·范晔传》:“﹝ 孔熙先 ﹞始以微言动 曄 , 曄 不回, 熙先 乃极辞譬説。”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盖《诗》本以微言諫风,託兴於山川草木,而劝諫於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3).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 白公 问於 孔子 曰:‘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 不应。” 高诱 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 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 魏其侯 为丞相, 武安侯 为太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 幵 ( 吴幵 ) 儔 ( 莫儔 )微言 金 有立 邦昌 ( 张邦昌 )意。”

(4).指秘密的计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

(5).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夫声律之始,本乎声音: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响高,宫、羽声下,高下既区,清浊旋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微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yán(注:标注的“wéi yán”可能是错误拼写)。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解释,其含义可分为以下几类:


核心释义

  1. 精深微妙的言辞
    指含义深远、精炼含蓄的言论,多用于形容经典或哲理性内容。
    例: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提到“夫子没而微言絶”,即孔子去世后精妙的言论逐渐消失。

  2. 隐微的讽谏或委婉表达
    指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谏或表达观点。
    例:《宋书·范晔传》记载“微言动晔”,即以委婉言辞劝服他人。

  3. 密谋或暗中进言
    古代文献中可表示秘密的谋划或私下交流。
    例:《吕氏春秋》提到“人可与微言乎”,即通过隐秘语言沟通。

  4. 细微的语声
    指人低声细语或声音微弱的状态。


延伸概念:微言大义

“微言”常与成语“微言大义” 关联,意为通过简练精微的语言传达深刻道理,源自儒家经典阐释。例如:


使用场景


“微言”是一个多义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是“精微语言中蕴含深意”,既可指哲学深度的言论,也可用于密谋、讽谏等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微言大义”,可参考《汉书》或汉典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微言

微言是指细微的、不起眼的言语或词语。它由“微”和“言”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微言的第一个字“微”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彳”,共有8个笔画。第二个字“言”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言”,共有7个笔画。

来源

微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一句话:“三鹿之罪用微言。”这句话中的“微言”指的是轻微、细微的言辞。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细微的、不引人注意的言语。

繁体

繁体字中,微言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按照古代的写法,微言的“微”字不再是现代的形状,而是一个像门的形状。古代的“言”字类似于现在的写法,只是笔画形状略有差异。

例句

他的微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组词

微不足道、微小、微妙、微微

近义词

细语、轻言、些许、不起眼

反义词

重言、大声

别人正在浏览...

案缉白发丹心阪走丸宝训巴西利亚边绩必丢疋搭避难趋易不倍骋技嗔诃传留出夷入险村峭单尽蹈腾第一性拊绥敢想敢干哥窰宫绸工倕馆僮刽子横峰侧岭黄蓝圜阙活擦擦吉驾灸晒酷日揽胜冷气连署临财苟得垄竈忙促民安物阜泥菩萨过江腻歪欧姆定律坡撇轻吕权勇胜却折数是答儿适远束发封帛水八阵数说思悟痛经涂歌邑诵屯闵误谬黠狯巷议憢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