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五銖钱。《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銖当復。’” 清 顾炎武 《钱法6*论》:“ 汉 承 秦 半两,已为荚钱,为四銖,为三銖,为五銖,为赤仄,为三官。”
(2).见“ 五銖衣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铢汉语 快速查询。
“五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名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五铢是汉代至隋唐时期流通的铜质钱币,因单枚重量为五铢(约3.25克)而得名。其名称源于重量单位“铢”,汉代以24铢为一两,五铢即表示极轻的重量,后引申为“微不足道”的象征。
普通汉代五铢钱存世量大,市场价约2-60元;特殊版本(如传形五铢、隋五铢)或品相极佳者可达数百元。
《五铢》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古代中国货币中的一种铜钱。它因重量约五铢而得名,被广泛使用于古代社会。
《五铢》这个词的部首是“钅”,表示与钱相关;它的笔画数为十一画。
《五铢》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这部古代文献中。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将铜钱称为“铢”,而因其重量为五分之一两而得名。这种称呼逐渐演变为指代货币的具体名称。
《五铢》的繁体字为「五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关于《五铢》这个词,根据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古时候的书写形式为「五銖」。
1. 在古代,人们常用《五铢》来交换商品和支付劳务。
2. 在历史小说中,常常描述人们囊中只有几个《五铢》的艰辛生活。
1. 铢秤:指用来称量货币或其他物品重量的秤。
2. 铢盘:指用来盛放铜钱的扁平盘子。
3. 铢余:指对货币的剩余、溢出部分进行计量。
1. 铜钱:古代中国流通的一种货币。
2. 小钱:古时用来指代低面值铜钱的词汇。
1. 金银:古代中国货币中用来指代贵重金属的词汇。
2. 白银:古代中国流通的一种银币,比铜钱价值更高。
崩裂辨白逼压不谋同辞猜忍常品反光灯返葬纷纷籍籍拊石共栖狗站矜寡海涸石烂狠辣河鱼之疾后悔不及交糺劫火靖气祭品俊明亢奋苦慢枯蓬老健恋恋不舍礼教篱槿蠡园鲁钝虑叹梅林止渴明旭木客鬼牧群千里骨傔卒欺蠹启寤奇正悫善取证三孔生不逢辰蝨虫室温授衣假瞬忽睟穆所已通详屠户望风扑影威音鼯鼠技飨日霄见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