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羊(立誓以结盟)。 汉 刘向 《说苑·奉始》:“ 柳下惠 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 周 封於 鲁 ,君之先君亦出 周 封於 齐 。相与出 周 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
“刳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刳羊(kū yáng)指宰杀羊的行为,通常用于古代盟誓仪式中,表示立誓结盟的庄重性。例如《说苑·奉始》中记载,柳下惠曾以“刳羊”为喻,强调先祖受封的历史渊源,暗含对盟约神圣性的认可。
古代盟誓仪式常以动物为祭品,如“歃血为盟”用牲畜血,而“刳羊”更强调宰杀过程的仪式感。这一行为体现了对盟约的重视,多见于先秦文献和史书记载。
该词多出现于古籍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刳羊以告天地”即指通过宰羊向天地立誓。
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等工具书,或《左传》《周礼》等典籍中的相关用例,以获取更准确的历史语义和语用分析。
《刳羊》(kū yáng)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屠宰羊时,将羊的肚子切开,取出内脏;二是比喻抽取、剥夺他人的利益或财富。
《刳羊》这个词的部首是刂(刀刃),笔画为12画。
《刳羊》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刳亦已大矣。”意思是将羊屠宰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了。
《刳羊》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是「魚畚」。
古代《刳羊》这个词的写法有多种,包括使用不同的形状和结构等。这些变体写法可以在古籍、字帖中见到。
1. 他用不正当手段刳羊,获取了巨额财富。
2. 这家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刳羊。
血刳、刳心刻骨、刳胎、刳股割腫
剥削、掠夺、掏空
施与、分享、赠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