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状的意思、平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状的解释

犹言对等之礼。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躡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具体语境两个层面理解:

一、单字释义

    • 本义指表面无凹凸、不倾斜,如《说文解字》:“平,语平舒也。”引申为均等、安定、公正等义。
    • 例:《诗经·小雅·伐木》“终和且平”,指和谐安定。
    • 本义指形态、样子,如《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后引申为陈述事实的文书(如诉状)。
    • 例:《汉书·赵充国传》“具上地形部曲状”,指书面报告。

二、复合词“平状”的释义

  1. 字面组合义

    “平”+“状”可直解为“平坦的形态”或“平正的样貌”,多用于描述物体表面或地形特征。

    文献例:《水经注·卷三十四》载“其地平状”,形容地势平坦。

  2. 古代法律文书义

    在明清律例中,“平状”特指格式规范、无诬告嫌疑的诉状。

    《大明律·刑律》规定:“凡告讼,须明注年月,指陈实事,不得称疑。其状须平,诬告者反坐。”此处“平状”强调诉状内容平实公正,符合法定格式。

  3. 引申用法

    • 均等状态:如《宋史·食货志》载“税赋平状”,指赋税均衡。
    • 平静情状:古籍中偶见“心神平状”的表述,表情绪安定。

三、现代使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平状”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术语(如中医药文献中描述舌苔“平状无裂”)。日常表达“平坦形状”时,更倾向使用“平面状”“平整”等替代词。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平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根据搜索结果中的权威资料(如、),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平状指“对等之礼”,即古代官员或士人之间遵循的平等交往礼仪。该词由“平”(平等、对等)和“状”(礼节形式)组合而成,强调身份相当者之间的礼节规范。

文献出处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记载:“学士舍人躡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
此处描述宋代官员交往时,学士与丞相之间使用“平状”作为对等文书的惯例,体现礼仪的规范性。

具体应用

  1. 使用场景:多用于官员、文人等身份相近者的正式往来,如文书传递、会面礼仪等。
  2. 形式特点:需遵循既定的“故事”(即传统惯例),例如穿着特定服饰、使用特定文书格式等。

现代关联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平等礼节”可类比现代社交中的对等原则,但具体形式已随时代演变。

若需进一步了解“平”字的其他含义(如“均等”“安定”等),可参考《汉典》对“平”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案记败鼓之皮避宫殿避谷禀生鼻子眼儿不称儳羼钞引法赤忱摛藻创造性思维淬鉴大风子黨族刀鲚大小方脉打仰垫圈发行飞謡分服蜂虿入怀,解衣去赶皋壤高压电跟挂关役归降合延呵止假谤健笔惊魂夺魄迳迳进住积习生常激赞乐嗟苦咄凌贱六筦矛矟妙迹女娘攀援奇蓝倾霣祈年琼糜汽水毬灯苒若黍秫四环素徒然卫从蔚荟卧鱼狎道懈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