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唐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诗:“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丝鏞舞翠娥。”
“丝镛”的汉语词典释义
“丝镛”为汉语复合词,由“丝”与“镛”组合而成,属于古代礼乐文化中的专称。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丝”指代弦乐器(如琴、瑟),因弦以丝线制成而得名;“镛”为古代大型青铜钟类乐器,特指礼乐仪式中的主钟。二者合称“丝镛”,泛指礼乐体系中的弦乐与钟乐,引申为雅正之音的象征。
语源分析
“丝”见于《说文解字》:“丝,蚕所吐也”,后衍生为弦乐代称;“镛”源自《尔雅·释器》:“大钟谓之镛”,强调其作为礼器的庄严属性。两字组合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对乐器的分类,体现周代礼乐制度的规范性。
文化内涵
“丝镛”在古代文献中多与祭祀、宴飨等仪式关联。如《礼记·乐记》载:“丝声哀,镛声洪”,说明其音色特质与礼制功能的结合。该词亦被用于比喻秩序与和谐,如清代学者段玉裁注《说文》时称“丝镛协奏,以彰德化”。
参考来源
“丝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丝镛”泛指琴、瑟、钟、磬等古代乐器。其中:
唐代诗人刘言史在《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中曾用此词:“碧池萍嫩柳垂波,綺席丝鏞舞翠娥。” 诗句描绘了宴席上丝竹钟磬齐鸣、舞姿翩跹的场景,体现“丝镛”指代乐器的典型用法。
部分辞书(如)将其归为成语,形容声音细腻悦耳,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是基于乐器音色的文学性延伸。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用于古典文献研究或诗词赏析领域。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古籍中的具体用例。
百舸白墨宝臣避墬博济唱陈长乐华穿夜垂则刺针灯火万家坟碑風起泉涌扶乩圭璋特达汉中哄笑红与黑黄茅俭刻机舱鯨鯤金楼子酒杯藤刻牙鬼空宇老雕劳动法栗喇凌踏留视録兰啰说白道猫眼门口木栅凝炼女身朋分片记飘飘欲仙亲慈清选驱羊嚷骂身废名裂升首士林馆斯坦福大学逃兵獭伞通鼻子同役吞风饮雨讬色外昏亡泯羡爱相忘香象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