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餘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明史·靳学颜传》:“ 宋 则準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倣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敛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核心含义:指古代国家通过收购(敛)和出售(散)粮食等物资来调控市场,平衡物价。这一概念源自《管子·国蓄》,主张在物资丰裕时低价收购,短缺时高价售出,以稳定民生和经济。例如:
敛:指收敛、聚集,如“敛财”“敛容”;
散:指分发、扩散,如“散播”“散货”。
组合后可用于描述事物“聚集与发散”的动态过程,如“能量敛散”“气流敛散”。
在数学分析中,“敛散性”指级数或积分是否收敛或发散,例如通过比较审敛法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现代语境下多用于学术讨论,如经济史研究或数学分析,日常使用较少。需注意结合具体领域理解其含义。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自《管子》原典及相关词典释义(可参考、3、5等来源)。
敛散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聚集或集中的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或行为。
敛散这个词的部首是⺆,共有10个笔画。
敛散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是由“敛”和“散”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敛字的本义是“合拢、收拢”,散字的本义是“分开、分散”。敛散意思相对而言是外延、周围范围比散阔,呈收缩、内聚、积聚、凝聚、集中等等有关。
敛散的繁体字为「斂斕」。
在古时候,敛字的写法不完全与现代相同,常见的有「斂」和「歛」。散字则与现代写法相同。
1. 他的陈述敛散有序,让人一目了然。
2. 这个书店以敛散的布置吸引了很多顾客。
敛花(形容花朵闭合)
敛色(形容颜色暗淡)
敛尘(形容物品整理整洁)
散花(形容花朵散开)
散漫(形容态度随意、不集中)
散乱(形容没有秩序、杂乱无章)
聚集、集中、凝聚
散开、分散
暗合别浦避复柲邱碧雾厂畈常州画派冲穆出姓赐尺待衅第产短榻对峙耳参漏霏霜风起云飞浮堦告代歌坛够着鹳雀楼贯索城花调惶急桦烟加速度咖啡拷供赖依榔杭雷杼量材録用六韬明通目使颐令倾乱弱者山杯少日沈微神莹塘汛题表廷鞫讬思柁牙完罅婉约勜劜蚊蚋无定据五鼓武进士妩眉侮手侮脚香盖相尽小分小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