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lent;noiseless] 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1).没有声音。《庄子·知北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金 元好问 《通奉大夫张君神道碑铭》:“舞云之春风,润物无声。” 巴金 《探索集·友谊》:“看见了 西园寺先生 、 清水先生 和其他几位朋友的眼泪……我却无声地哭了。”
(2).吞声;不说话。 唐 杜甫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元 倪瓒 《画竹赠申彦学》诗:“写出无声断肠句,鷓鴣嗁处竹苍苍。” 茅盾 《子夜》六:“他这无声的温柔的抗议,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几句话。”
“无声”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核心释义
没有声音;寂静
指完全缺乏声响的状态。
例证:深夜的山谷一片无声,唯有月光洒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72页。 查看来源
不发出声音;沉默
形容人或事物保持静默,不言语或不出声。
例证:他无声地点头示意,未发一言。《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卷10,第789页。 查看来源
二、语义延伸与特殊用法
隐喻情感或态度的隐蔽表达
用于描述情感、行动等未通过言语直接传递的状态。
例证:“无声的抗议”指以沉默或非言语方式表达反对。《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第3215页。 查看来源
古汉语中的“道”或自然之理
道家思想中,“大音希声”(《道德经》)喻指至高境界往往超越感官表象。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201页。
三、现代语境中的扩展义
权威参考文献
“无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wú shēng,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无声”不仅用于描述物理环境(如“鸦雀无声”),也可延伸至情感或社会层面,如“无声的抗议”或“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榜枻板油包藏祸心倍本倍息避酒诐邪残虹城市群打悲倒买倒卖答声吊灾棣萼斗詈封甸辅助货币高山高轩关陇呵奬火煤子家当缰锁交接接淅鸡舌举父夔臯苦酷料草蟉虬麟迹慢朦腾迷蔽篾如闵悔民徒年高望重念诵骈衍迫诘琴瑟不调虬钟社会秩序审计署逝日实习期庶政素和睃看天仗土阜涂龟驼负翫兵挽袖乡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