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虫的意思、夏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虫的解释

(1).夏天的虫。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七:“云鸿方警夜,笼鸡正鸣晓……草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章炳麟 《菌说》:“麋鹿食荐,夏虫茹腐,非甘之也。彼生乎其地,长乎其时,则自以为适矣。”

(2).比喻识见短浅的人。用《庄子·秋水》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况於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諦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隋书》:“ 宋 以后人不知古义,以纬书为怪诞,妄詆 郑君 ,亦夏虫之见矣。”参见“ 夏虫语冰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夏虫”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含义

指夏季活动的昆虫,如蜻蜓、蝉等。这类昆虫生命周期短暂,仅存活于温暖季节,无法经历寒冬。唐代元稹《表夏》诗中“草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即描写此类昆虫的生态特征。

二、比喻含义

主要引申为见识短浅、认知局限之人,源自《庄子·秋水》中“夏虫不可语冰”的典故。庄子通过夏虫无法理解冰的存在,隐喻受时空限制导致的认知局限。晋代葛洪《抱朴子》等文献也沿用此喻,如“无以笑彼夏虫朝菌”。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批评:清代李慈铭曾用“夏虫之见”批评后人误解古籍(《越缦堂读书记》)
  2. 日常语境:形容无法理解超出自身经验的事物,如“与夏虫语冰,徒费唇舌”
  3. 哲学讨论:用于阐释认知相对性,强调环境对思维的限制(《庄子》思想体系)

补充说明

该词具有双面性:既含对认知局限的批判,也隐含对生命短暂者的悲悯。需结合语境判断情感倾向,如《抱朴子》用“夏虫朝菌”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夏虫为什么会出现在文章中

《夏虫》作为一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多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有着多重意义,可以理解为“夏天的虫子”、“夏季出现的虫子”或者“在夏季特别活跃的虫子”。下面将对这个词汇进行更详细的拆分和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夏虫》是一个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其中,“夏”字的部首是“大”,表示与夏季相关;它的笔画数为6。而“虫”字的部首是“虍”,表示象形虫的形状;它的笔画数为6。+

来源和繁体写法

《夏虫》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中的一篇篇名为《夏虫》的诗歌中。它的部分内容描述了夏季中虫子的活跃,因此人们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夏季的虫子。

在繁体字中,“夏”字的写法与简化字相同,而“虫”字的写法为“蟲”,多在台湾地区使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夏”字的旧体字与现代字体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夏字的旧体字](https://i.imgur.com/o2xCe5c.png)

在古字中,“虫”字的旧体字也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虫字的旧体字](https://i.imgur.com/qzEAMkq.png)

例句

《夏虫》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夏季的动植物活动,以下是一个例句:

夏虫不可以语冰。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夏虫》相关的组词有:夏季、虫子、虫豸、虫鱼等。

《夏虫》的近义词包括:夏蚊、夏蝉、夏蛇、夏蜂等。

没有与《夏虫》直接相反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