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荩臣的意思、荩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荩臣的解释

《诗·大雅·文王》:“王之藎臣,无念尔祖。” 朱熹 集传:“藎,进也,言其忠爱之篤,进进无已也。”本谓王所进用之臣,后引申指忠诚之臣。 唐 白居易 《韩愈等二十九人亡母追赠国郡太夫人制》:“生此哲人,为我藎臣,率由兹训,教有所自,恩不可忘。”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盖既经藎臣硕辅,内外合谋,苦心经营者亦逾二十年, 中国 之声威稍稍异於畴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荩臣(jìn chén)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指忠诚尽责的臣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

指忠诚的臣子或尽心为国的贤臣。

“荩”本义为“忠诚、忠实”,“臣”即臣子,合称强调臣子对君主的赤诚之心与尽职精神。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词源出处

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文王》: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此处“荩臣”指周文王忠诚的辅佐之臣。

来源:《毛诗正义》,汉代郑玄笺注。

三、用法解析

  1. 忠诚象征

    朱熹《诗集传》释“荩”为“进”,引申为“进献忠诚”,故“荩臣”强调臣子主动竭诚奉君。

    来源:朱熹《诗集传·文王篇》。

  2. 历史用例

    • 《宋书·谢灵运传》:“荩臣司其京邑。”
    • 苏轼《答曾子宣书》:“仰惟荩臣,为国自重。”

      均以“荩臣”赞誉忠贞不贰的官员。

      来源:《二十四史·宋书》《苏轼文集》。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属书面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学术论述或褒扬性文本,如:

“岳飞被誉为南宋之荩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五、权威参考

  1. 古籍注疏
    • 《尔雅·释诂》:“荩,进也。” 郭璞注:“荩臣,忠臣也。”

      来源:《尔雅注疏》,清代郝懿行义疏。

  2. 辞典释义
    • 《辞源》:“荩臣,忠臣。”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荩臣”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臣子忠贞品格的最高赞誉,其释义与用例在历代经典及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荩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来源可归纳如下: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这里的“荩臣”指周文王所任用的贤能臣子。

  2. 本义与演变

    • 原义:指帝王亲自选拔、进用的臣子(“荩”有“进用”之意)。
    • 引申义:后世逐渐演变为对“忠诚之臣”的统称,强调臣子对君主的忠心耿耿。
  3. 读音与注音
    拼音为jìn chén,注音符号为ㄐㄧㄣˋ ㄔㄣˊ。

  4. 应用示例
    如《明史·岳正传》中评价官员:“此荩臣也”,即用其引申义,赞其忠诚品格。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如侧重才能或忠诚)。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说阿忒迷失播获博识不错长镵唱首城聚愁肠九回传奏淳言磁悬浮列车村书低低东走迷弗目府牌告成挂不住光阐好田核考和展厚德载福懽忭荒春瞷隙骄饵椒屏解罗客宿宽律轮生秘阁帖敏锐漠然不动目眩心花蹑屩平宽潜隐淇洹器甲轻财敬士晴暖起营取青媲白十围五攻守约施博刷丝砚祀孔岁破琐结讨服讨治王甸五色肠小晌午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