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一瞬眼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
瞬息万变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形容极短促的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序:“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 北齐 李清 《造报德象碑》:“体瞬息之不留,识泡炎之必尽。” 唐 孟郊 《夏日谒智远禅师》诗:“何必千万劫,瞬息去樊笼。” 清 叶大忠 《黄金缕》词:“两两黄鸝相对语,一度韶光,瞬息看如许。”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现在正是风云变化的时候,吉凶祸福,瞬息可定。”
(2).引申为暂时偷生。《晋书·刘聪载记》:“ 徽 ( 鲁徽 )临刑谓 染 ( 赵染 )曰:‘将军愎諫违谋,戇而取败,而復忌前害胜,诛戮忠良,以逞愚忿,亦何颜面瞬息世间哉!’”
"瞬息"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瞬"和"息"两个单字组成,形容极短暂的时间。其核心含义如下:
"瞬"
指眼睛一眨动的时间,引申为极短的片刻。《说文解字》释为"目摇也",即眨眼动作,如"转瞬即逝"。
"息"
原指呼吸一次的时间(一呼一吸为一息),如《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后泛指短暂时段。
复合词义
"瞬息"融合二者,强调时间短暂如眨眼或呼吸之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例词"瞬息万变"。
在汉语时间表述体系中,"瞬息"属于最小单位之一:
刹那(0.018秒)< 瞬间(约0.36秒)<瞬息(约1秒)< 须臾(48分钟)
注:据唐代《僧只律》时间换算体系。
古代典籍
现代文学
鲁迅《野草·一觉》:"瞬息间,倘有不易泯灭的实绩留存,便是人类的希望"(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二卷)
"形容极短的时间。瞬,一眨眼;息,一呼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一眨眼一呼吸之间。比喻时间短暂。"(第2版,2014年)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释义依据权威纸质工具书标注来源。建议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官方APP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等专业平台获取电子版验证。
“瞬息”是一个汉语词汇,由“瞬”和“息”两个单字组成,两者均表示极短的时间,组合后强调时间的短暂和飞逝。
字面含义:
引申义:
在古汉语中,“瞬息”常与自然现象结合,如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虽未直接用“瞬息”,但意境相似。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表达。
哀叹闇晦保摄碧海舍人必也正名波神长坂楮纸大例定见放泼撒豪匪昵風風勢勢奉钱公玷公正无私骨渌渌花琅琅滑律虎卜回膓护尾疥瘙矜矜战战金年金行灸艾分痛寄小读者刻敲恐惧刘石经绵绵不絶母舅袍泽偏将品论贫贤拼争奇厖福艾青德器数诠正容栉颯沓钐鎌涉渡剩客声音笑貌疏开宋玉宅探赜钩深条约题襟体统吐铁刓敝僞装握槊衔璅销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