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公事上的过失。《旧唐书·儒学传下·尹知章传》:“﹝ 知章 ﹞俄拜 陆浑 令,以公玷弃官。”
“公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指公事上的过失,即因处理公务不当而造成的错误或污点。例如《旧唐书·儒学传下·尹知章传》记载:“(尹知章)俄拜陆浑令,以公玷弃官”,即因公务过失被罢免官职。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旧唐书》中尹知章因“公玷”被罢官的记载,体现了古代对官员履职失误的问责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旧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5)。
公玷(gōng d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公(gōng)和玷(diàn)。
公的拆分部首是八,笔画数为四。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字,意为公平、公正。
玷的拆分部首是石,笔画数为五。它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字,意为瑕疵、缺点。
公玷这个词的来源和繁体汉字写法与公玷的意思有关。据《康熙字典》记载,公玷的意思是佛像上表面的瑕疵或者某些物品的瑕疵。源自《南史·卷四十八》:“佛後題曰『龍猛』。而基構毁惡,謂之『公玷』。”
古时候,公玷是以“公污”表示,后来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公玷”。
下面是一些使用公玷这个词的例句:
一些与公玷相关的组词包括公德、公义、公正等。
与公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瑕疵、污点、缺点等。
与公玷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完美、完好、纯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