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絶的意思、绵绵不絶的详细解释
绵绵不絶的解释
亦作“緜绵不绝”。连续不断。《逸周书·和寤》:“緜緜不絶,蔓蔓若何?” 宋 苏轼 《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緜緜不絶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絶。”
词语分解
- 绵绵的解释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秋雨绵绵详细解释亦作“緜绵”。.连续不断貌。《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 毛 传:“緜緜,长不絶之貌。”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緜緜
- 絶的解释 絶 é 见“绝”。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绵绵不絶"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含义
"绵绵不絶"(也写作"绵绵不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连续不断、延绵持久的状态。它强调事物或现象像丝线一样细长、柔软,却始终连接、没有中断,常用于描述时间、情感、声音、水流、思绪等的持续性。其核心在于突出"连续"与"长久"的双重特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单字解析与词义深化
- 绵 (mián): 本义指蚕丝或像丝一样细长、柔软、有韧性的东西(如丝绵)。引申为"连续不断"、"细密"、"微弱但持久"之意。来源:汉典网 (zdic.net),"绵"字释义。
- 绵 (mián): 此处为叠用,起强调作用,强化了"连续不断"的程度和状态。
- 不 (bù): 否定词,表示"没有"。
- 绝 (jué): 本义指丝线断开。引申为"断绝"、"停止"、"尽头"。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版),"绝"字释义。
- 不绝 (bù jué): 合起来意为"不断绝"、"不停止"。
因此,"绵绵不絶"的字面意思是"像丝绵一样连续不断,没有断绝",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微弱却坚韧、细长而持久的延续状态。
三、用法与语境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情境:
- 描述自然现象: 如细雨、流水、山脉的延绵。例:"细雨绵绵不絶"、"山峦起伏,绵绵不絶"。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 描述情感思绪: 如思念、情意、愁绪的持续萦绕。例:"离愁别绪,绵绵不絶"。来源:古诗文网 (gushiwen.cn),相关诗词赏析。
- 描述声音气息: 如余音、耳语、香气的持续萦绕。例:"余音袅袅,绵绵不絶"。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描述时间传承: 如历史、文化、血脉的延续不断。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绵不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cn),相关文化论述。
四、出处与典故
"绵绵不絶"的意象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大雅·常武》:"绵绵翼翼,不测不克。"(形容军阵连绵不断,盛大严密)。其直接表达和广泛运用则在后世文学中成熟。其意境与老子《道德经》中"绵绵若存"(形容"道"的微妙存在状态)亦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了一种看似微弱却恒久不绝的存在。来源:国学大师网 (guoxuedashi.com),《诗经》及《道德经》原文及注释。
总结
"绵绵不絶"以"丝绵"为喻体,精准地捕捉并传达了事物或状态所具有的微弱而持久、细长而连续、柔韧而不中断的核心特征。它既是汉语描绘持续性的经典表达,也蕴含着中华文化中对恒久、坚韧之美的欣赏。
网络扩展解释
“绵绵不絶”是“绵绵不绝”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延续不绝的状态,强调数量多或持续时间长。
二、出处与演变
- 核心出处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王肃注《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其他文献引用
《警世通言》中例句:“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绝”,进一步印证其用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连绵不断、接连不断、绵绵不断
- 反义词:断断续续、一刀两断
四、语法与用法
- 结构: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适用场景:多用于自然现象(如雨、山脉)或抽象概念(如情感、思绪)。
五、例句参考
-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不绝,平添几分愁绪。
- 他对故乡的思念如江水般绵绵不绝。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参考《孔子家语》《警世通言》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车白饧被开方数卑孜诐贼朝韠成败丑事打定主意打工妹大花脸地瓜丢丢秀秀笃慎谔谔废时拂翟扶质干城章嘉峰革笥工作服怪脸诡情话尾歼覆教职工家涂阶由近古九精空挡良翰梁台马伯六没法儿牛铎疲殚浅春侵虐泣杖权倾天下乳白笘笆上风神悟十阿父衰飒疏朴死战送配素采孙囡讬法橐笥卧倒无业游民五印飨祀小李杜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