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sistant general] 副将
副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 越 ,则 越 杀王降 汉 ,如反覆手耳。”《晋书·王鉴传》:“去年已来,累丧偏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蓬尺》:“我为 姚洙 , 金陵 人, 明 初为偏将,隶 魏国公 麾下。”
“偏将”是古代军事职衔,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义
偏将指军队中的副将或下属将领,属于辅助主将的职位。根据《史记》《晋书》等记载,偏将通常统领部分兵力,权力低于正将,例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提到“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即指派副将统兵出征。
历史背景与职责
偏将最早为杂号将军,属低级军职,常负责指挥偏师(非主力部队)或协助主将管理军队。例如唐代安禄山曾举荐部将任偏将,以战功升迁。其具体职责因朝代而异,如明代袁可立之子袁枢的诗文中提到“偏将梵服寻”,侧面反映了偏将的文化职能。
与现代词汇的对应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可近似理解为“副官”“部将”或“下属”。由于古代军队编制差异较大(如汉代“偏将”与明清的职能可能不同),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例句与用法
相关辨析
“偏将”与“裨将”常混用,但严格来说,“裨将”涵盖范围更广,而“偏将”特指辅佐主将的副职。需注意古籍中两词可能互通,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若需进一步了解各朝代军队编制的具体差异,可查阅《史记》《晋书》等原始史料或权威历史研究文献。
偏将是一个中国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军事指挥中充当副将或副官的高级军官。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偏”、“将”两个部分。
偏将的部首是“人”和“寸”,其中,“人”表示与人有关,而“寸”则表示与长度有关,表示这个词有一定的军事指挥的含义。根据部首和笔画的组合,偏将是由复杂的笔画组成的。
偏将这个词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庄公四年》。由于偏将一般是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高级军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军事战略和组织中。
在繁体字中,偏将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偏将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和基本含义是一样的。
1. 将军获得胜利,全靠身边这位偏将的智慧和勇气。
2. 偏将不仅要有军事指挥的才能,还需要对士兵们有亲和力。
偏将的相关词汇有:正将、副将、军官、指挥官。
偏将的近义词有:副将、副官。
偏将的反义词是正将,表示在军队中担任主要指挥职务的高级军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