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疥搔。 汉 蔡邕 《伐鲜卑议》:“边邮(陲)之患,手足之疥瘙也;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也。”参见“ 疥搔 ”。
“疥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方面解析:
在成语或文学语境中,“疥瘙”被比喻为对社会危害较小的恶习或问题。例如: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特定修辞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或汉代文献。
《疥瘙》是指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就是俗称的“痒疮”。这种疾病通常由感染寄生虫所引起,患者会感到强烈的痒感,并出现红疹、水泡、溃烂等症状。
根据《康熙字典》,《疥瘙》的拆分部首是“疒”和“病”,可以分为两个单独的字。其中“疒”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读音为“疔(dīng)”,表示与疾病相关;“病”是指生病。整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疥瘙》这个词的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药疗传》中。繁体字为「疥癬」或「癩瘡」。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疥瘙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疥的字形为砑旁加上“疒”,表示疾病的意思;瘙的字形为病字旁加上“痒”字,表示疥瘙皮肤的痒感。
1. 他患有严重的疥瘙,整晚都无法入睡。
2. 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止痒药来缓解他的疥瘙症状。
组词:疥疹、疥螨、瘙痒、癣疥。
近义词:瘙痒、疥癣。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