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条约的意思、条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条约的解释

[treaty;pact]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详细解释

(1).条例,规章。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自是行役不淹,人遂安逸。” 宋 苏舜卿 《上范希文书》:“今条约烦细,又迫驱之以向敌,人颇失望。”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

(2).用条文约束。 宋 欧阳修 《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詔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3).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花月痕》第四七回:“ 卓然 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諭仪注,通市条约。”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条约是国家或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规定相互权利义务的正式书面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1. 国际法主体间的协议
    条约的缔约方通常是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它明确了各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权利与义务。

  2. 书面形式与法律约束力
    条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且受国际法支配,对缔约方具有强制约束力。例如,和平条约、边界协定等均需遵守。

  3. 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效力优先于缔约方的国内法(当国内法未规定或与条约冲突时)。

二、分类与常见形式

  1. 按缔约方数量

    • 双边条约:如中美贸易协定。
    • 多边条约:如《联合国宪章》。
  2. 按内容与名称
    包括公约(如《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宪章等。名称“条约”多用于涉及重要政治或法律问题的长期协议。

三、补充说明

如需具体条约案例或法律细节,可参考国际法文献或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条约的意思

《条约》是指国家、组织或个人之间就某种事项事先达成的一种正式协议,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条约通常包含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于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规范国际行为。

部首和笔画

《条约》这个词的部首是“缶”(fǒu)。

它的总笔画数是5。

来源和繁体

《条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晋朝,当时用来指代烹饪用的陶罐。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协议、契约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条约的写法为「條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变化。《条约》在古代常常写作「條約」。古时的写法多采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形式,与现代的简化字有所不同。

例句

1. 我们国家与邻国签署了一项重要的条约,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

2. 根据国际条约,战争中禁止使用生化武器。

组词

- 条款:指协议或合同中的具体条目。

- 条文:指法规、政策或协议中的具体文字表述。

- 条理:指条文、章节等的安排和布局。

- 条约国:指签署并承认某项条约的国家。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协定、公约、契约。

反义词:抵触、纷争、约束解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