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天禄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两个维度解析:
神兽象征
“天禄”为古代神话中的瑞兽,形似鹿而尾长,头生独角,常与“辟邪”并称,象征祥瑞与镇恶。《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铸天禄、虾蟆于平门外,用以镇守宫阙。南朝《宋书·符瑞志》进一步描述其形态特征,称其“一角者为天禄,两角者为辟邪”,表明其在镇墓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福禄寓意
“天禄”亦指上天赐予的福泽与禄位,承载儒家“天命观”思想。《诗经·大雅》有“天禄定尔,以莫不兴”之句,强调天赐福禄对国运的深远影响。《汉书·食货志》中“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则天禄永终”更将“天禄”与帝王德行关联,赋予其政治伦理内涵。
“天禄”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涵盖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指古代官员的俸禄,如《孟子·万章下》中“弗与食天禄也”,强调官职与禄位的关联。
汉代建有“天禄阁”,为皇家藏书之所,后世以此泛称国家藏书机构。
因《汉书·食货志》称酒为“天之美禄”,故“天禄”亦成为酒的雅称。
该词既有抽象的天命福泽概念,也有具象的神兽、建筑等实体指向,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含义,可参考《汉典》或历史文献。
帮闲抹嘴贲隅镳辔宾墀不乏茶鼓臣附成灾充楞楚楚有致答剌棱登杜口额支废疾风团阜落富民侯搞两面派国事犯轰轰隐隐黄雏挥舞火老粳稻荆芥几头狷暴峻秩涳濛蛎蚝楼艓鸾绫緑庄严马翻人仰旄头密办明光光鳘姑目瞪口张黏空悄没声青虾虬床拾尘士多势穷力竭受代首疾手条子庶揆鼠梨讼刑碎磔讨駡惕号推雄无在降魔棍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