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擀面棒的意思、擀面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擀面棒的解释

亦称“ 擀麵杖 ”。用来压碾面团使薄而平的圆棒。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一:“等老板捏着擀面棒气呼呼地打来时,他已三口吃完了一个。”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永生 见大叔搬过面板,又拿擀面杖,忙说:‘大叔,别麻烦啦,这糟扰得你就够呛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擀面棒,又称擀面杖,是中国传统厨房中用于碾压、延展面团的圆柱形工具。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定义及相关文化背景,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擀面棒(gǎn miàn bàng)

指一根表面光滑的圆柱形木棒(偶有石制、金属制),主要用于将面团碾压成薄片,是制作面条、饺子皮、饼类等面食的核心工具。《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擀面用的木棍,圆柱形”。


二、核心功能与特征

  1. 物理结构

    • 材质:传统以硬木(如枣木、梨木)为主,现代亦有竹制、食品级塑料或不锈钢材质。
    • 形制:分单棍式(长直型)和轱辘式(中间细、两端粗,便于双手操作),长度通常为25-50厘米,直径3-5厘米。
    • 表面处理:需高度光滑无毛刺,避免粘连面团。
  2. 操作原理

    通过反复滚动施加垂直压力,使面团分子结构延展,形成均匀薄片。其力学效率依赖于操作者的力度与技巧,需保持匀速、双向滚动(《中国烹饪辞典》强调“力匀向同”为关键)。


三、文化背景与应用延伸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421页。

    官方介绍页(注:此为商务印书馆官网工具书目录页)

  2. 《中国烹饪辞典》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207页“面点工具”条目。

  3. 《中华生活志·饮食卷》

    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第88页“面食制作器具演变考”。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规范、烹饪科学及文化史学视角,符合工具书编纂的客观性与实用性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擀面棒(拼音:gǎn miàn bàng)是一种传统厨房工具,主要用于制作面食时压碾面团,使其延展成薄而平的形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别称:亦称“擀面杖”或“擘面杖”。
  2. 用途:通过滚动碾压面团,制作饺子皮、面条、饼皮等面食。

二、结构与材料

三、文化与应用场景

  1. 地域特色:在陕北等喜爱面食的地区,擀面棒是家庭厨房的常见工具。
  2. 文学引用:作家艾芜在《人生哲学的一课》中描述“老板捏着擀面棒气呼呼地打来”,侧面反映了其日常使用场景。

四、延伸说明

若需了解具体使用步骤或不同面食的擀制技巧,可参考、9、10中的详细教程。

别人正在浏览...

百牢关半天薄薄边防部队碧凤惨虐成单矬倒啖噬碉房蠹书虫讹简服俸负舋甘得更赋隔墙拱顶公马顾笔果菜鸿溟诙谑瑾瑕积滞孔疏狂攘来龙儿劳费劳劳穣穣牢让离元漏泄蛮客弥天盖地内郎能彀泥古不化诺诺连声配嫁偏坠披星戴月惬顺气满志得人之子若如三闹赏进圣祖甚娘师范使鹿鄂伦春耍贫嘴饕风虐雪铁翼头黑团牌文明生産暇适遐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