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骨的意思、皮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骨的解释

(1).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瘦瘠。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2).泛指身体。 宋 梅尧臣 《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今虽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3).喻指表面的,粗浅的。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效法》:“学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鲜矣,又况其髓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骨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阐释:

一、人体组织学角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皮骨指代人体表层组织与骨骼的统称。其中“皮”指覆盖在肌肉表面的组织,具有保护、感知等功能;“骨”指支撑身体的坚硬结构,共同构成人体基础框架。例如古汉语文献《黄帝内经》中“形瘦皮骨”即描述人体形态特征。

二、文学修辞学角度

《汉语大词典》收录“皮骨”的引申义,形容极度消瘦或贫瘠状态。唐代杜甫《哀王孙》中“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后常以“皮骨仅存”表达困顿境遇。该用法通过具象化描写传递抽象情感,成为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皮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字面指代
    指“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极度瘦弱。例如杜甫诗句“三年奔走空皮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即以“皮骨”凸显奔波劳碌后的消瘦状态。

  2. 泛指身体
    可扩展为对整体身体的概括性描述。如宋代梅尧臣在诗中提到病愈后“皮骨尚尪羸”,此处“皮骨”即代指身体。

  3. 比喻引申
    喻指表面的、粗浅的事物,多用于文学批评。例如宋代阮阅评析学杜甫诗者“得其皮骨者鲜矣”,强调仅模仿形式而未触及精髓。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宫呗偈被套绷劲绷爬吊拷编者按炳炳烨烨不以辞害志才实春江蹙痕待茶宕匠单尽大兴土木篼笼多瘿封树寡能诡欺贵腾僵持荐进级差浸出禁库揫索据高临下开方破狱闿阖髡躶柳老悲桓六弢眉案没王法丏缘南亚暖赫疋马峭逼挈杅覃爱穷咽搉沽桑野伤俗十美图衰迈霜凌岁德潭井瓦解冰消文修武偃香帏洗马贤配县网隙尘歇和新愁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