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邛竹的意思、邛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邛竹的解释

竹名。 邛山 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艺文类聚》卷八6*九引 晋 戴凯之 《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文选·左思<蜀都赋>》:“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刘逵 注:“邛竹,出 兴古盘江 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邛,一本作“ 卭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邛竹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邛竹,又称“筇竹”,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特殊竹类,主要因其产地和用途而闻名。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蜀地邛山(今四川邛崃一带)所产的竹子。其竹节高而实心,质地坚韧,纹理美观,自古被视为制作手杖、器物的上等材料。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文化历史背景

  1. 古籍记载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邛都最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出筇竹杖。”说明汉代邛竹杖已作为特产流通于西南地区,并可能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域外。

    来源:司马迁《史记》

  2. 文学意象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见邛竹杖,印证了早期中外贸易往来。后世文人如左思《蜀都赋》提“邛竹缘岭”,将其视为蜀地风物象征。

    来源:班固《汉书·张骞传》;左思《三都赋》

三、植物学特征

据《中国植物志》,邛竹实为禾本科筇竹属植物(Qiongzhuea tumidinoda),其显著特征是竹节膨大呈算盘珠状,生长于海拔1500-2500米的山区,为中国特有物种。

来源:《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四、用途与工艺价值

古人取其竹节天然形态制成“邛竹杖”,因轻便坚韧且具防滑纹理,深受文人雅士推崇。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云:“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其中“杖藜”即含邛竹杖意象。

来源:苏轼《苏轼诗集》;《考工记》注疏

参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邛竹”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一种竹类植物,具有独特的文化意涵和实用价值。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邛竹(拼音:qióng zhú)指四川邛崃地区(古称邛山)出产的一种竹子,学名“筇竹”,又称“石竹”或“扶老竹”。其特点是竹竿中实(内部充实)、节间距高,质地坚韧,适合制作手杖等器物。

2.形态与用途

3.文化象征

因邛竹质地优良,古人常以之比喻人的高洁品格或出众才能。如《蜀都赋》中“邛竹缘岭”不仅描述地理风貌,也暗含对当地人文的赞颂。

4.地理与历史

邛竹原产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邛崃山脉,古属“邛都夷”聚居地,后随文化交流传播至西南其他地区。汉代起,邛竹杖成为西南与中原、西域贸易的重要物品。

5.别称与混淆

文献中亦作“筇竹”,需注意与普通竹类区分。此外,部分典籍中“卭竹”为通假写法,实指同一植物。

别人正在浏览...

八败命白俄帮倒忙箯笋灯笼笔头不倒鉢盂不成样子彩楼抄擿出倒打捞船登蟾宫邓邓浑浑丁兰冬日夏云饭厅凡猥风裁福功官癖合浦后起之秀换易江西蜡箭括建义今日尽善尽美渴乏磕磕刻雾裁风姱容修态咙胡杩桶梦景强恕钱树欺朦清鲜祛练神明揉擦孺童尚故自赏知尸蹷死寂岁腊索强如叹凤汀葭通忧共患亡可奈何唯谨违滥猥下问事沃州人无干晤歌无牛捉了马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