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ce feelings on;express one's feelings by literary means] 抒发、寄托情怀
(1).寄托怀抱。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於言。” 宋 陆游 《出游归鞍上口占》:“寄怀 楚 水 吴 山外,得意 唐 诗 晋 帖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寄怀既远,吟咏必多。”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序:“一九三六年,余游击於 赣 南 五岭 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2).真诚相待。犹言推心置腹。《宋书·谢景仁传》:“汝始亲庶务,而任重事殷,宜寄怀羣贤,以尽弼谐之美。”
“寄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通过文字、诗歌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或志向。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创作,强调借物抒情或借景言志。例如:
指以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多用于人际交往或劝谏场景。例如: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陶渊明、陆游相关作品原文。
寄怀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寄是一个动词,怀是一个名词。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把思念、情感寄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寄的部首是宀(mián),寓意是居住,寄希望于。它的五笔画顺序为:宀、土、丨、丨、丨。
怀的部首是心(xīn),寓意是思考、情感。它的五笔画顺序为:忄、月、月、丨、心、丨、忄。
寄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王风·翩翩》:“翩翩者、于彼空谷。寡姜瑰求之子、于彼河湄。”其中,“求之子”的“求”字,表示寄托思念之情。而“寡姜瑰”的“寡”字,经常用来形容寂寞的情感。
在繁体字中,寄怀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差异,依然是「寄懷」。
在古代,寄的字形稍有不同,它是由「宀」和「示」两个部分组成。示之字,是上面一个长竖,下面两个点,表示神灵的形象。
怀的字形在古代是由「忄」和「戎」两个部分构成。戎在古代是指古代的一种兵器,表示危险和防备的意思。
1. 我常常寄怀于故乡的风景,那是我无法忘怀的回忆。
2. 长久的分别让我寄怀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3. 他对家乡的深情寄怀,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寄望、怀念、怀抱、怀有、寄情、寄托
思念、思绪、怀思、怀旧、纪念
遗忘、忘怀、淡忘、不放在心上、抛弃
朳打科标砖比舍薄收常羲驰竞垂落春中粗缞斩打八刀谠论侃侃诞誉刀尺殿阁诋谰讹语影带偾辙够损的刮揸国姝还受检守剿凈祭祀旧言计掾开閤雷辗累死累活离鸾别鹤流颷论人麦酒卖誉贸买纳税捻指间偶年丕振葡萄锓板青峦泣啼球璜祛练神明三乏上礼世臣仕止税钞说一不二四肢胎养谷陶緼推东主西枉苦违迕文政乌焦巴弓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