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韵的意思、通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韵的解释

亦作“ 通韵 ”。1.谓音乐声韵通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韵,跡不蹔停。” 吕向 注:“言善谋所进,如音乐声韵通和。”

(2).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东”、“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广,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章炳麟 《訄书·述图》:“文辩反覆而无徵验,乐府通韵而违今古。”自注:“既非今韵,又非古音, 吴棫 毛奇龄 以来,其流緐矣。”


见“ 通韵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韵是汉语音韵学与诗歌创作中的术语,指在古体诗(古诗)押韵时,允许相邻韵部的字互相通押的规则。这一规则突破了近体诗(格律诗)必须严格遵循同一韵部的限制,体现了古体诗用韵的灵活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定义

通韵指不同韵部之间因发音相近而允许互押的现象。唐宋时期诗人创作古体诗时,为扩大用韵范围,将语音相邻的韵部合并使用,如平水韵中“东”“冬”二部常互通,“支”“微”“齐”等部亦可通押。该规则源于古音系统的自然接近性,而非主观随意搭配。


二、历史演变与学术依据

  1. 唐宋实践

    唐代古体诗已广泛运用通韵,如杜甫《石壕吏》中“村”(元韵)与“人”(真韵)通押;宋代《广韵》标注“同用”韵部(如“冬钟同用”),为通韵提供官方依据。

    来源:王力《汉语诗律学》

  2. 韵书规范化

    南宋《平水韵》将《广韵》206韵合并为106韵,正式确立通韵规则。例如“东”“冬”合并为第一部,“江”“阳”合并为第二部,形成后世公认的通押标准。

    来源:《汉语大词典》“通韵”词条


三、通韵的语音基础

通韵需满足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条件,主要分三类:

  1. 阴声韵通押:无韵尾韵部互通(如支微齐);
  2. 阳声韵通押:鼻韵尾韵部互通(如东冬、真文);
  3. 入声韵通押:塞音韵尾韵部互通(如屋沃、质物)。

    来源: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四、与“出韵”的区别

通韵是古体诗的合法规则,而出韵(亦称“落韵”)指近体诗违反同一韵部押韵的要求,属于格律错误。例如白居易《长恨歌》(古体)中“池”“涯”“时”分属支、佳、之韵,属合理通韵;若近体诗混用则判为出韵。

来源:《辞源》“通韵”释义


参考文献

  1. 王力. 《汉语诗律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通韵”是汉语音韵学及诗词创作中的术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定义

  1. 音韵相通
    指两个或以上相近的韵部可以互押,或部分字相通。例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支”与“微”等因韵母相近,作诗时可通押。

  2. 音乐声韵通和
    在广义上,也指通过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达到音韵和谐的状态。


二、应用场景

  1.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差异

    • 古体诗:通韵范围较宽,如“寒”与“删”可互押。
    • 近体诗:限制严格,通常需按固定韵部押韵。
  2. 押韵规则
    作诗时通过通韵可增强节奏感,如“东”“冬”互通,使声调更谐和。


三、与“邻韵”的区别


四、注意事项

章炳麟曾批评乐府用韵不合古今规则,表明通韵需遵循一定音韵学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韵部分类或具体诗词案例,可参考权威韵书如《平水韵》。

别人正在浏览...

矮屋卬首信眉白玉楼弊制寀僚逞怜褫削蠢蠢戢戢慈母服单条耳耳范像蜚扬風望腐蚀剂抚俗戈波公便狗态规矩镜郭郛寒律皇仁潢洿谏函脚搭着脑杓筋皮拘锁克拉摩砺以须扒糕偏听偏信甓器迁累樵父清癯蛩声祈羊如醉如狂山狙善世神禹十夫桡椎释手势望霜营説咸道淡司马中随命躺椅讨亲僮御涂鸦碗里拿蒸饼五伯长五雷法粅粅香会相门有相项羽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