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削的意思、褫削的详细解释
褫削的解释
谓革除官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周琮 ﹞为三司使,亦以罪去; 李奉世 继为之,而 奉世 又謫。皆不缘三司职事,悉以他坐褫削。”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靖康 间 俞 停废, 栋 犹以武功大夫为 浙东 副总管,遂终其身,不復褫削。”
词语分解
- 褫的解释 褫 ǐ 剥夺:褫夺(依法剥夺)。褫革(革除,剥夺)。褫职(革职)。褫魄(使人失魂落魄)。 脱去,解下:解佩而褫绅。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削的解释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发(?)。刮削。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削剔。削职。削损。 像刀削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网络扩展解释
“褫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ǐ xuē,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剥夺或削弱某人的权利、地位或财产,尤其强调通过官方或法律手段革除官职、身份等权益。这一词语多用于古代语境或正式文献中。
词源与结构
- 褫:原意为“剥夺衣物”,引申为剥夺身份、权利。
- 削:意为削减、削弱,常指通过强制手段减少或消除。
- 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双重手段(剥夺+削减)使对方失去原有权益。
具体应用场景
- 古代官职处置
指革除官员职位,如宋代《梦溪笔谈》中记载:“皆以他坐褫削”(因其他罪名被革职)。
- 刑罚与身份剥夺
古代对重大罪犯施以褫削,不仅剥夺官职,还包括社会地位、财产等,如《老学庵笔记》中的案例。
- 现代引申义
可泛指对权利、名誉的剥夺,但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或文学文本。
与“剥削”的区别
- 褫削:侧重官方强制剥夺,对象多为权利、地位。
- 剥削:指通过压榨获取利益(如资本家剥削工人),两者含义不同。
“褫削”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语,常用于描述古代对官员或罪犯的严厉处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梦溪笔谈》《老学庵笔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褫削(chǐ xuē)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剥夺或剥夺某人的权利、地位、身份等。它由“褫”和“削”两个字组成。
“褫”这个字由“襾”和“失”两个部首组成,表示从身上剥去或失去。它的笔画数是 16。
“削”这个字由 “刂”和“肖”两个部首组成,表示用刀削或减少。它的笔画数是 9。
“褫削”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用来描述贵族被革去身份、封爵或剥夺权力的情况。在繁体字中,褫削的写法保持一致。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褫削”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无太大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因犯罪被褫削了公职,成为普通人。
与“褫削”相关组词:
1.褫职(chǐ zhí):剥夺工作职务。
2.褫夺(chǐ duó):剥夺某人的权力、地位等。
3.褫贬(chǐ biǎn):将某人降职或贬低其地位。
与“褫削”近义词:
1.褫夺:同样指剥夺某人的权力、地位等。
2.剥夺(bō duó):也表示剥夺某人的权利。
与“褫削”反义词:
1.授予(shòu yǔ):授予某人权力、地位等。
2.赋予(fù yǔ):赋予某人权力、地位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