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耳的意思、耳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耳的解释

(1).众盛貌。《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 毛 传:“耳耳然,至盛也。” 明 宋濂 《拟晋武帝武功颂》:“皇华载遣,六轡耳耳。”

(2).《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 训 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 琰 此书傲世怨谤者, 太祖 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 琰 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宋 苏轼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之一:“平生无一女,谁復嘆耳耳。” 元 柯芝 《耳耳》诗:“耳耳非佳语,陆陆难为颜。”

(3).挺拔貌。 宋 梅尧臣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干越亭诗因以寄题》诗:“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峯碧耳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耳"作为汉语叠音词,在古汉语中主要包含两种释义:

一、形容众盛之貌(形容词用法) 见于《诗经·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此处"耳耳"描绘马缰绳垂饰繁盛之态。宋代杨万里《登度雪台观琉璃灯》诗"须臾四面光欹仄,叠晕重瞳耳耳",延续此义项描写灯饰华美繁复之状(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

二、作为叹词表否定语气(叹词用法)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载:"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后人有白毛玠曰:'耳耳。'"此处裴松之注引《魏略》云:"耳耳,固非佳语。"指否定性感叹词(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该词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主要存于古典文献。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叠音词从具象描摹到抽象表意的功能转化,属古汉语修辞中"重言"手法的典型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耳耳”作为叠词在古汉语中较为罕见,但根据“耳”字的核心含义和文言用法,可以作以下解释:

  1. 强调语气(文言助词叠加)
    当“耳”作为句末助词表示“而已、罢了”时,叠用“耳耳”可能表示进一步弱化或加强语气,类似“罢了罢了”。例如:“此小事耳耳”(这只是小事而已罢了)。

  2. 拟声描述
    在特定语境中可模拟声音,如:

    • 形容低语声:“窃窃耳耳”;
    • 器物摩擦声:“鼎耳耳鸣”。
  3. 特殊文化含义(推测)
    结合甲骨文中“耳”与古代战争割耳报功的关联(见),叠用“耳耳”或暗指多次割耳行为,但此用法缺乏文献直接例证。


提示:若具体出处为古籍或方言,需结合原文分析。以上为基于“耳”字义的合理推断。

别人正在浏览...

剥运八裴兵劫不惜工本尺素箠杀呆钝打闲恩怨二马车水烟袋樊川翁燔销浮跃钩奇广结良缘官运汩和横沙豢畜华屋山邱混饭胡毋轞车降香阶宠婕妤怨谨忠极切老几路塍矛子迷智内市嫩江虐威嚙毡贫贱交迁悔圻堮青线啓彊觑当三寸舌水栗鼠妖竦削岁年梭缉腾夷天尺五通越推服亡逋妄动痿蹷无颠无可厚非斆死希恩斜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