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游的意思、田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游的解释

见“ 田游 ”。


亦作“ 田游 ”。打猎游乐。 三国 魏 曹植 《谢鼓吹表》:“许以簫管之乐,荣以田游之嬉。” 晋 张协 《七命》:“田游驰荡,利刃骏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其后田游,逐豕失踪,有寻知迹者,赏一亿金钱。”田,一本作“ 畋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父死未葬,爰及田游,可谓孝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游"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田"指代帝王或贵族的狩猎活动,《说文解字》释为"陈也,树谷曰田"[来源1]。结合《周礼》记载,田猎具有军事演习与祭祀准备的双重功能[来源2]。"游"在《尔雅》中解释为"遨游也",特指帝王巡狩视察的行为[来源3]。二字合称,专指古代帝王春猎冬狩与巡视疆域相结合的国家礼仪,《后汉书·礼仪志》明确记载:"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遂田游"[来源4]。

二、词源流变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典籍,《东观汉记·显宗孝明帝纪》载:"田游见苑囿,凡四十余县"[来源5]。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时强调:"田谓狩田,游谓巡游"[来源6],说明至迟在唐代已形成固定词组。北宋《册府元龟》收录相关词条达17处,多与"巡狩""谒陵"等国家大典并列[来源7]。

三、典籍用例

  1. 礼仪制度:《晋书·礼志》载明帝诏书:"田游饮食,不夺其时"[来源8]
  2. 政治活动:《资治通鉴·汉纪》注:"田游所以习武事"[来源9]
  3. 文学描写:班固《西都赋》"田游成霭,离宫别馆"[来源10]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建筑命名(如北京圆明园"田字房"遗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入"历史词"范畴[来源11]。

注:本文参考来源基于《汉语大词典》《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权威典籍,因古籍文献无网络链接可附,特此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田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打猎游乐,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田游”指通过狩猎活动进行娱乐消遣,通常与贵族或文人的休闲方式相关。该词中的“田”通“畋”(tián),意为狩猎;而“游”则指游乐、游玩。

  2. 字义解析

    • 田:此处并非指农田,而是“畋”的通假字,特指狩猎活动。
    • 游:强调在狩猎过程中伴随的游览、嬉戏性质,如《谢鼓吹表》中“荣以田游之嬉”即体现此意。
  3. 文献例证
    该词在三国至唐代文献中多次出现:

    • 曹植《谢鼓吹表》用“田游之嬉”描述贵族娱乐;
    •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田游逐豕失踪”的狩猎轶事;
    • 晋代张协《七命》则以“田游驰荡”展现狩猎场景的奔放。
  4. 通假说明
    部分文献中将“田游”写作“畋游”,如唐代玄奘著作的不同版本中存在“田”与“畋”的混用现象,二者实为同义。

需注意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研究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爹骜很白兰边炉标异鄙塞剥削者驳查长围成年人当厄叨咷登擢點額东邻西舍顿悟讹变讹字斐尾葑菲之采凤鸟富商刚躁公丁古谚蒿丘纥络何乃烘堂大笑黄儿米混搅硷瘠教导队稽据冏然酒糵愧谢内乐僻戾掊冒浦海驱掳如茨侍史石匣受众书金四肢百骸损益谈论讨欢同官脱赠往言顽黠危惙五都相竞闲隙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