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磨时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唐 白居易 《官舍闲题》诗:“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工拙》:“每书字……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稍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销日,何用较其工拙?”
“销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销日”意为消磨时日,指通过某种方式度过或打发时间,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该词由“销”(消磨、消耗)和“日”(时间、日子)组合而成,强调对时间的无目的性消耗。
二、文献出处
三、相关辨析 “销日”与“消日”常被混用,如唐代岑参诗句“愁里难消日”中“消日”与“销日”含义相同。两者可视为异形词,但“销日”更强调主动消磨,而“消日”偏向被动度过。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消磨时间”“打发日子”等替代。
《销日》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日子过得很快,指时间消逝得很快。
《销日》的拆分部首是“扌”和“易”,它的总笔画数为11。
《销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骚客名篇》一书中。它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感慨和忧虑的意味。
《销日》的繁体字为「銷日」。
古代汉字中的《销日》通常写作「銷日」,其中「銷」指销毁、消耗,「日」指时间、日子。
1.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简直就像《销日》一般。
2. 每当看到日历上一页页的被撕下,我的心情就像《销日》一样,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
1. 销售:指商品的买卖和推销。
2. 销毁:指彻底毁坏、消灭。
3. 销声匿迹:指声音消失,不再有声响。
1. 逝日:指时间流逝、日子过去。
2.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长日:指时间过得很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