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都的意思、五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都的解释

(1). 战国 齐 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马贞 索隐:“五都即 齐 也。按,临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汉 以 洛阳 、 邯郸 、 临菑 、 宛 、 成都 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 三国 魏 以 长安 、 谯 、 许昌 、 邺 、 洛阳 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餼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都”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行政区划概念(战国时期)

战国时齐国设立的五个行政区划,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郡。例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齐宣王曾派章子率“五都之兵”伐燕。据考证,临淄是五都之一,但其余四都的具体名称尚有争议。


二、古代五大城市(不同朝代所指不同)

  1. 汉代:以洛阳、邯郸、临淄(临菑)、宛、成都为五都,主要用于经济管理,如设立五均官管理市场。
  2. 三国时期:魏国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三、泛指繁华都市

“五都”也指代五方都会,即不同方位的核心城市,或泛指繁荣的都市。例如唐代诗歌中常用“五都”形容繁华之地。


四、其他释义(较少见)

在部分文献中,“五都”被引申为天都、地都、人都、国都、京都五种权力中心,但此说法较为冷门。


“五都”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文献语境理解,常见含义为战国齐行政区划、汉魏时期五大城市,以及泛指繁华都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食货志》《战国策》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都

五都(wǔ dū)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五」读作wǔ,是数字「五」的意思;「都」读作dū,表示城市的意思。所以,「五都」的意思是指五个城市。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的拆分部首是「二」,拼音为èr,表示数目的意思。它的总共包含了四个笔画;「都」的拆分部首是「邑」,拼音为yì,表示城市的意思。它的总共包含了八个笔画。

来源

「五都」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在古代,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划分城市的级别有五个等级,分别称为「五都」。五都分别是京都、府都、州都、县都、乡都。这些城市在古代都扮演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繁体

「五都」的繁体字为「五都」,拆分部首和笔画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书写在形状和结构上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五都」的写法是纵横交叉,形态丰富而复杂。在古代书法艺术领域,「五都」的写法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例句

1. 这五都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2. 中国古代的五都地位崇高,是各自地域的中心城市。

组词

五皇;五斗米道;五彩缤纷。

近义词

五城;五府。

反义词

无都。

别人正在浏览...

比肩迭踵避坐称警称诉冲薄初来富利腐儒刚直觥爵搆离鼓柁鼓舞欢忻怀清台见梗坚垎践律蹈礼箭竹矫士家政惊厥俊俏亢亢叩愬勑勒劳苦功高乐天知命廉洁奉公凌锄凌烁六和塔砻炼卖呆摩罗牛溲马勃煗老陪台浅毛奇虫软壳鸡蛋若荪丧家犬三饥两饱绳技生吞活剥神疲实事霜高顺风耳蒜气腆颜跳行跳战外海王鲔文德武直饷章鲜凌凌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