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危惙的意思、危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危惙的解释

指病危。《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 ﹞谋召之,惧其不入,乃伪言其母哀过危惙。”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一表》:“臣且危惙,餘年几何?”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 常州 华严寺 僧 道良 ,为知库数年,多所乾没,忽卧病危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危惙(wēi chuò)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指病势危重,气息微弱

    形容人病情严重,生命垂危的状态。

    例证:

    《晋书·王羲之传》载:“吾危惙之际,唯恐终不得面辞。”

    语源分析:

    “危”本义为高处,引申为不稳定、危险;“惙”源自《说文解字·心部》:“惙,忧也,从心叕声”,本指忧愁不安,后引申为气息微弱貌。二字组合强化了生命垂危的意象。

  2. 引申为极度困顿或衰微

    可形容事物濒临衰亡的状态。

    例证:

    唐代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神志荒耗,危惙如病。”


二、语用特征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为:“危殆;病危。” 收录于第2册第102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链接:汉语大词典官网(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病情危急,气息微弱。” 见第1256页(2014年版)。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对“惙”的注解:“心忧也,引申为气息短促之状。”


四、古籍用例佐证

  1. 《南史·谢朓传》

    “疾转危惙,不复能书。”

    (描述病情恶化至无法执笔)

  2. 《全唐文·李华〈吊古战场文〉》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危惙之象,莫此为甚。”

    (借自然异象喻国家衰微)


五、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语境中仅适用于特定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危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状态。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病重将死或生命垂危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因疾病或衰老而接近死亡的危急情形。

  2. 读音差异
    不同文献对注音存在差异:

    • 一种标注为wéi chuò(如《隋书》引用);
    • 另一种标注为wēi chuò(如《晋书》引用)。
      读音差异可能源于古代方言或文献传抄演变,但词义一致。
  3. 文献引证

    • 《隋书·元寿传》记载:“舍危惙之母”,指放弃病危的母亲;
    • 唐代刘禹锡《为裴相公让官第一表》中“臣且危惙”,表达自身病重;
    • 宋代《睽车志》描述僧人“卧病危惙”,强调病情危急。
  4. 使用语境
    多用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常见于对古代人物病况的记载。

补充说明:

如需查阅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隋书》《晋书》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哀荒备马避仇璧日避实就虚不昌不三不四补置册免察覈抄集杈桠撑刺寸辉打草蛇惊鼎臣第三世界豆酱清杜曲恶衣粗食废典粉板冯冯風中之燭更居归舷宦官脚头妻甲乙解纾进贤任能惧慴抗诉烙花料高礼际柳陌花丛留中不发离乡聚隆隆鸾交路边鲁男子墨水笔怯红怕黑切踦清词丽句去后任持三癸亭圣灵麝香势派肆器遂僞铜雀分香头排货土粉子宪曹小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