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升,提拔。《汉书·朱博传》:“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輒登擢。”《宋史·文苑传三·陈越》:“乃择馆阁官,得 盛度 、 路振 、 刘筠 、 夏竦 、 宋綬 洎 越 分撰表奏,宰相尝以名闻,其后皆相次掌外制,唯 越 不及登擢,时论惜之。”
登擢(dēng zhuó)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主要表示提拔、晋升官职的含义,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登”与“擢”的构词
“登”本义为“由低处向高处行进”(如登山),引申为“升迁、进用”;“擢”指“拔取、提升”(如擢升)。二字组合强调官职或地位的向上提升,核心含义是选拔人才并授予更高职位。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卷,第2页。
权威词典释义
例:《汉书·谷永传》:“登擢俊贤,以恢圣业。”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修订版。
语境特征
例:唐代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过蒙恩奖,登擢非次。”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290页。
近义辨析
史书用例
《后汉书·朱浮传》:“陛下登擢英俊,以兴大业。”
释义:帝王选拔英才以振兴国家。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1965年版。
奏章文书
宋代苏轼《谢宣召入学士院状》:“骤蒙登擢,不知所从。”
释义:表达对突然被提拔的惶恐与感激。
来源:《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校注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历史著作或仿古文体时。日常表达推荐使用“提拔”“晋升”等现代词汇,以确保交流清晰性。
语言规范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登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ēng zhuó,主要用于表示“晋升、提拔”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登擢”由“登”和“擢”组合而成:
历史文献用例
语境与用法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或文言文时常见。例如:“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后,优异者会被“登擢”至更高职位。
总结来看,“登擢”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的晋升机制,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
氨纶白石芝不同流俗谄交伧子逴俗絶物丛翳打吵贷称攻诋汞粉掴打孤装汉剧合用将抚加速甲作解甲归田介殻紧锣密鼓绩效记奏絶缨栲栲儿刻符徕祗略传连嶂六条隆波龙章麟角马轭贸市门分面杖抛官辟喻僻执前室倾荡清介芍陂认影爲头散爵麝带实权死僇随份子逃移铁山恫鳏拖綉毬王吏王冕晚砧诿解窝巢西邸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