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坟墓。 唐 崔湜 《秦州薛都督挽词》:“古来鐘鼎盛,共尽一蒿丘。”
关于“蒿丘”的词义解释如下:
蒿丘是汉语词汇,特指坟墓,常见于古诗文中的隐喻表达。该词由“蒿”(草本植物,常与荒芜意象相关)和“丘”(土堆/小山)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长满蒿草的土丘”,引申为荒草丛生的墓地()。
唐代诗人崔湜在《秦州薛都督挽词》中写道:“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以“蒿丘”暗喻显赫人物终归于坟墓,表达生死无常的哲理()。
该词属冷僻古语,现代使用极少,多见于文学研究或古籍注释。如需更权威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注本。
(注:搜索结果中多个低权威性网页重复引用相同诗句,此处综合整理,未完全覆盖所有来源。)
《蒿丘》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具体指向秋蒿一类的花草。秋蒿是一种生长在丘陵地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它的花色鲜艳,叶片细长而呈现灰绿色。
《蒿丘》这个词的部首是「艸」,它在甲骨文的形状类似于植物的叶子。笔画有11画。
《蒿丘》这个词的来源和写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蒿」的上部是「艸」,下部是「毛」,整个字形如蒿草的样子。而「丘」则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蒿」这个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上部的「艸」略显繁复,下部的「毛」则更加明显。而「丘」与现代写法相似。
1. 秋风起,蒿丘上的花朵也开始盛开了。
2. 走过蒿丘,我闻到了芳香的清新气息。
1. 蒿草
2. 蒿苓
3. 蒿子秆
1. 茵蔯
2. 石蒿
3. 种蒿
雏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