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抱的意思、連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抱的解釋

連臂合抱。多形容樹木之粗大。《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 顔師古 注:“連抱者,言非一人所抱。”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條枝連抱者,不俟圍其木而巨細可論矣。” 清 嚴如熤 《木廠詠》:“森森連抱材,縱斧牽以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進行解釋,結合權威詞典釋義及典籍用例分析如下:


一、本義:形容樹木粗大需多人合抱

指樹木枝幹極為粗壯,需多人聯手方能環抱,強調其體積龐大與年代久遠。

典籍出處:

  1.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焚書時,特保留“醫藥、蔔筮、種樹之書”。唐代司馬貞《索隱》釋“種樹”為“種樹栽植之書”,其中“樹”即指林木栽培。後世引申“連抱之木”形容古木參天,如《淮南子·人間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上有叢蓍,下有伏龜,聖人從外知内,以見知隱也。” 雖未直用“連抱”,但為形容巨木的文化意象奠定基礎。
  2. 宋代《太平禦覽·木部》引《莊子》佚文:“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此“大木”即後世“連抱之木”的文學化表達。

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連抱”為:“形容樹木粗大,需數人聯手圍抱。” 此釋義強調其物理屬性與視覺震撼力,常見于描寫古樹、神木的文學作品中(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8頁)。


二、引申義:衆人合力或連綿不斷的狀态

由“合力環抱”的動作衍生出兩層抽象含義:

  1. 衆人協作

    如清代魏源《籌海篇》以“連抱之木,百夫共舉”比喻集體力量的強大,強調協作必要性。

  2. 連續不斷

    明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描摹山勢“連抱疊嶂,逶迤百裡”,此處“連抱”形容山脈連綿不絕的形态,由“環抱”的空間感延伸為時間或空間上的延續性。

語言學考據:

《辭源》指出“連抱”屬偏正結構,“連”表“聯合”或“連續”,“抱”為動作核心,其詞義演變符合漢語“具體→抽象”的引申規律(來源:《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498頁)。


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該詞屬書面語,多見于曆史文獻、文學作品及生态保護語境。推薦參考以下工具書獲取詳釋: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連”字條目下收錄“連抱”詞例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結合典籍用例解析

因“連抱”屬生僻詞,線上詞典收錄有限,建議優先查閱上述權威紙質辭書以獲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連抱”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ián bào,其核心含義為連臂合抱,多用于形容樹木極其粗大,需多人合抱才能圍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連:指連接、連續;抱:指用雙臂圍住。合起來表示“連臂合抱”,強調物體(尤其是樹木)的粗壯程度,需多人共同環抱才能圍住。
    • 例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記載:“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 顔師古注:“連抱者,言非一人所抱。”。
  2. 結構特點

    • 字形結構上,“連”為半包圍結構,“抱”為左右結構。

應用與出處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書》《抱樸子》等文獻,或查閱标注的搜索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犢拜箋操縱自如出勤從翁抵還逢會豐胙焚削賦課符任高絃貴顯國兵核反應堆荷眷紅丸後備糧江灘減少矯誣金柈究索恪守不渝老夥計老命冷處理龍曜論黃數白驢夫檬果名公钜卿鳴呼貧阙品竹調絲鉛素期冀曲為之防宂句容留唼喋石戶事化獸侯歲運掏火耙梯土屯亨鼍作塗轍委畀帏帽五勢憸人閑潤顯象骁騰戲劇片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