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謬的意思、疏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謬的解釋

亦作“ 疏繆 ”。亦作“疎謬”。亦作“踈繆”。粗率謬誤。《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至 景元 中坐事誅”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此又 幹寳 之疏謬,自相違伐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古今言刻漏者數十家,悉皆疎謬。” 宋 王十朋 《送吳翼萬庠赴省試序》:“予踈繆,反資其發藥者居多,然後知 退之 之言為不妄。” 清 恽敬 《<靖節集>書後一》:“《直齋書録解題》載 蜀 本《靖節先生集》有 吳鬥南 《年譜》一卷, 張季長 《辨正》一卷,今坊間本止存《年譜》一卷而已,疎謬處甚多。” 章炳麟 《校文士》:“晚乃颠倒《詩》《書》以釣名聲,淩亂無序,小學尤疏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miù,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粗率謬誤,通常用于描述因疏忽、草率或考慮不周導緻的錯誤。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詳細解析

  1. 字義結構(參考、7、8)

    • 疏:本義為疏通,引申為疏忽、疏遠、分散等,強調“不嚴密”的狀态。
    • 謬:原指極端錯誤,如《說文解字》解釋為“狂者之妄言也”,後泛指一切錯誤。
    • 合稱“疏謬”即因粗疏導緻的錯誤,或指觀點、行為中的明顯疏漏。
  2. 曆史用例(參考、4)

    • 《三國志·魏志·嵇康傳》注:“此又幹寳之疏謬,自相違伐也。”
      (指史學家幹寶的論述存在粗率矛盾之處。)
    •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古今言刻漏者數十家,悉皆疎謬。”
      (批評前人關于計時器的研究多有疏漏。)
  3. 現代用法
    多用于學術批評、文獻考據或正式文體中,強調指出他人或自身的疏漏錯誤,例如:

    • “此文論證疏謬,需進一步修訂。”

注意

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夢溪筆談》等古籍原文(來源、4)。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謬

疏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糾正錯誤、指出謬誤。該詞語的拆分部首為“疒”和“讠”,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疒”為病字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讠”為言字部首,表示與語言、言論相關。

疏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哲學和邏輯思想,強調對于謬誤的辨别和糾正。在古代的書法中,疏謬一詞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采用的是繁體字形“疏謬”。

下面是疏謬一詞的例句:

與疏謬相關的組詞有:
1. 疏理:整理、梳理事物的繁雜關系。
2. 疏導:引導、指導。
3. 謬誤:錯誤、錯誤觀點或觀念。

疏謬的近義詞是糾正、辯正,反義詞是犯謬、誤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