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封的意思、函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封的解释

用匣子盛而封之。《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 之首函封之。”《汉书·匈奴传下·乌珠留》:“遣中郎将 王骏 、 王昌 ,副校尉 甄阜 、 王寻 使 匈奴 ,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 颜师古 注:“与壐书同一函而封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会 吐蕃 遣使进寳函封,曰:‘请陛下自开,无令他人知机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孙虎 依计,将太子手下人来割了首级,函封来献 燕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函封”是汉语中由“函”与“封”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用封套或信封对文书、信件的封装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将书信或文件装入封套并封口的过程”,强调其保护内容、防止泄露的功能。从词源角度分析,“函”本义为匣盒,引申为信件的代称;“封”指密闭、加印的动作,两者结合后形成具有动态特征的动词短语。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公文传递场景,例如《汉书·高帝纪》记载“书函封印以达”,体现古代官方文书传递的规范流程。现代汉语中,“函封”仍保留正式文书的封装含义,常见于法律文书、商业信函等专业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及重要档案需“按规定函封保存”。

相关词语包括“函告”(以书面形式告知)、“密封函”(特殊封口的信件)等,均以“函”为核心语素构成专业术语群。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与“信封”“封装”等近义词的语义差异——前者侧重具体容器,后者强调动作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函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函封”字面意为用匣子盛装并封存物品,强调以容器密封的物理动作。例如《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了“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的场景,指将头颅放入匣子并封存。现代汉语中也可引申为对文件、信件的保密处理。

  2. 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应用

    • 在《汉书·匈奴传》中,汉朝使臣将外交文书“杂函封”后交付匈奴单于,表明重要文书需通过密封匣子传递。
    • 唐代《集异记》提到吐蕃进献宝函时要求“请陛下自开”,体现了函封对机密性的保障。
  3. 词义的演变与延伸
    该词从具体的“封匣”动作逐渐衍生出抽象含义。成语“函封”不仅指物理密封,还可比喻对信息的严格保密,如“函封机密文件”。近义词包括“密封”“封存”,反义词则为“公开”。

  4. 现代使用场景
    虽然现代较少使用实物匣子封存,但在法律、外交等正式文书中,仍会用“函封”代指加密或保密措施,例如机密档案的密封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函封”既保留了古代以容器封存的字面意义,也在语言发展中形成了强调保密的引申义。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战国策》《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吏半死半生陂荡崩圮波脚不羞见禅师窟肜肜塍陌除月麤戾點脣吊辞遁夫风雨灯丰注氛杂负才任气高位重禄寡言函盖充周化人将门无犬子接柜禁宫警畏军标捩眼灵粮屴崱眊昏门号眠卧木俑哪儿南米脑门子牛腹杷车濆濞辟荡披拭破家丧产蒲谷乾茨腊情投意合韧性乳光丧假试车识力水犀手説念属神淑婉私悦同计蛙皷委练五色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