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封的意思、函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封的解释

用匣子盛而封之。《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 之首函封之。”《汉书·匈奴传下·乌珠留》:“遣中郎将 王骏 、 王昌 ,副校尉 甄阜 、 王寻 使 匈奴 ,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 颜师古 注:“与壐书同一函而封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会 吐蕃 遣使进寳函封,曰:‘请陛下自开,无令他人知机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孙虎 依计,将太子手下人来割了首级,函封来献 燕王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函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函封”字面意为用匣子盛装并封存物品,强调以容器密封的物理动作。例如《战国策·燕策三》记载了“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的场景,指将头颅放入匣子并封存。现代汉语中也可引申为对文件、信件的保密处理。

  2. 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应用

    • 在《汉书·匈奴传》中,汉朝使臣将外交文书“杂函封”后交付匈奴单于,表明重要文书需通过密封匣子传递。
    • 唐代《集异记》提到吐蕃进献宝函时要求“请陛下自开”,体现了函封对机密性的保障。
  3. 词义的演变与延伸
    该词从具体的“封匣”动作逐渐衍生出抽象含义。成语“函封”不仅指物理密封,还可比喻对信息的严格保密,如“函封机密文件”。近义词包括“密封”“封存”,反义词则为“公开”。

  4. 现代使用场景
    虽然现代较少使用实物匣子封存,但在法律、外交等正式文书中,仍会用“函封”代指加密或保密措施,例如机密档案的密封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函封”既保留了古代以容器封存的字面意义,也在语言发展中形成了强调保密的引申义。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战国策》《汉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函封的意思

《函封》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指用信封封装信件。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函”和“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函”字的部首是“凵”,总共有7个笔画。它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字,表示信封。

“封”字的部首是“寸”,总共有9个笔画。它也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字,表示封闭、封装。

来源和繁体

“函封”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制。在古代,对于重要的书信,人们会使用特定的信封进行封装,加强保密性和尊贵感。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函封”一词。

在繁体字中,“函封”保持了相同的写法和意义,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包括部分字形和结构。然而,“函封”作为一个词语,其基本的字形和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古代人们在写“函”字时,可能会稍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字形和现代大致相同。同样,古代的“封”字也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1:他将重要文件装入信封中函封起来。

例句2:请将这封信函封好,不要让任何人看到。

组词:封闭、封装、信封、打封条

近义词:信函、封套、封皮

反义词:开启、解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