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脫除喪服。绖,喪服中用的麻帶。 宋 嶽珂 《桯史·趙希光節概》:“餘歸,未釋絰,而 衛公 薨,輀車西泝。”
“釋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ì dié,其含義與古代喪服禮儀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古代文獻中,“釋绖”常與喪禮儀式相關。例如宋代嶽珂《桯史·趙希光節概》記載:“餘歸,未釋绖,而衛公薨,輀車西溯”,描述未及脫去喪服時又逢變故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的具體形制或禮儀流程,可參考《儀禮》《禮記》等典籍。
《釋绖》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解開顧慮、解脫束縛。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們解決問題、消除煩惱、獲得自由。
《釋绖》的部首是糸,部首筆畫為3,而整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2。
《釋绖》來源于《說文解字》,一部古代漢字字典。在《說文解字》中,這個詞是作為維系的釋義出現的,表示解除糾結、解除困擾。
《釋绖》的繁體字為「釋緤」。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绖曾有多種寫法,如「絜」、「綁」等。不過,「绖」作為現代漢字,是較為常見和正規的寫法。
1. 他經過長時間思考,終于找到了釋绖問題的方法。
2. 她通過旅行,成功地釋绖了自己内心的困擾。
1. 陷绖(xiàn dié):陷入困境或糾結中。
2. 解绖(jiě dié):解決煩惱或解除困擾。
1. 解脫:解放、獲得自由。
2. 解除:消除、解決。
束縛:限制、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