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erb scenery] 美好無比的風景
黃山絕景
(1).良馬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公所乘馬名絶影,為流矢所中。” 唐 李白 《東武吟》:“寶馬麗絶景,錦衣入 新豐 。”
(2).猶絕迹。 晉 陶潛 《讀史·夷齊》詩:“天人革命,絶景窮居。” 逯欽立 注:“絶景,絶影,滅絶蹤跡。指隱居離開人間世。”
(3).亦作“絕影”。無比美妙的景色。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昔在今來歸,絶景無不經。”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絕景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層次:
罕見的美景
指世間罕見、獨一無二的壯麗景色。此義強調景色的稀缺性與視覺震撼力,如奇峰、雲海、極光等自然奇觀。
例證:
“黃山雲海堪稱天下絕景。”
(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極緻的審美境界
引申為登峰造極的景緻,常蘊含人文意境,如詩詞中“落霞與孤鹜齊飛”的絕妙畫面。
例證:
“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以黃昏光影交融為絕景。”
(見《漢語大詞典》修訂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絕”取“獨一無二”之義(《說文解字》:“絕,斷絲也”,引申為“超越界限”);“景”即“風光、景象”,二字組合強化了景色的不可複制性。
作名詞時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文學描寫或旅遊宣傳;作定語時需搭配“之”“的”(如“絕景之地”)。
将“絕景”列為二級書面詞彙,釋義為“極其罕見的優美景色”(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編)。
收錄“絕”的“超凡”義項,印證其與“景”結合的合理性(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此乃造化之絕景也。”
——改編自郦道元《水經注·江水》
(原文載于中華書局《古代漢語》教材)
參考資料:
“絕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擴展解釋如下:
絕景指美好無比的風景,常用來形容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壯麗與獨特性。例如“黃山絕景”即指黃山令人驚歎的自然風光。這一用法在古今文獻中廣泛存在,如唐代李白詩句“昔往今來歸,絕景無不經”也印證了此意。
現代語境下,“絕景”多聚焦于自然或人文景觀的極緻美感,如大峽谷、尼亞加拉瀑布等,強調其獨特的地質、生态或文化價值。這類景觀常被列入世界遺産或成為旅遊勝地。
“絕景”一詞以形容極緻風景為主流,古義中偶指良馬或隱居狀态。使用時需結合語境,現代推薦優先采用“絕美風景”的釋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文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薄植貶食逼側璧人不昧嶒嶷長七短八唱賺癡長出定旦望丹渥叨懫刀子秤大上凋刓調營杕栗丁庸抵牙兒分钗風華正茂供餽官搨捍屏花約火箭火牆減腳鵝郊縣籍籍稽疑饋謝岚瘴老瓜倰儯連宵達旦領洗留屯龍舸隴陰路過棉花穣子木官楠榴叛附旁注盤龍髻袍袖剖屍碛北去歲三百六十行食料勢利鬼石歃素屦所職土花席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