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竽的意思、齊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竽的解釋

(1).猶濫竽。指不學無術的人。 唐 劉禹錫 《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贈答十韻》:“銓材秉 秦 鏡,典樂去 齊 竽。” 唐 黃滔 《省試一一吹竽》詩:“ 齊 竽今歷試,真僞不難知;欲使聲聲别,須令箇箇吹。” 明 高啟 《感舊酬宋軍咨見寄》詩:“知音竟為誰?四海嗟惸惸。 齊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為自謙之詞。 唐 權德輿 《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詩:“ 齊 竽終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韓偓 《安貧》詩:“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拟試 齊 竽?”參見“ 濫竽充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齊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與來源

  1. 字面本義
    源自古代音樂演奏形式,“竽”是古代管樂器,常與其他樂器合奏。當多個竽同時演奏時,需保持音調和諧一緻,因此“齊竽”最初形容音樂合奏時的協調性,引申為團隊協作的默契。

  2. 典故關聯
    與成語“濫竽充數”相關。戰國時期,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入齊宣王的樂隊,後因齊湣王要求單獨演奏而敗露。這一典故使“齊竽”衍生出“不學無術之人”或“虛有其表者”的含義,多見于唐代詩文(如劉禹錫、韓偓的作品)。


二、引申含義

  1. 負面意義

    • 指代無真才實學而混迹群體的人,如唐·黃滔詩:“齊竽今曆試,真僞不難知。”
    • 近義詞:濫竽充數、魚目混珠。
  2. 自謙用法
    在文學中可作自我謙虛的表達,如唐·權德輿詩句:“齊竽終自退,心寄嵩峰巅。”。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齊竽的意思

《齊竽》這個詞源自古代的樂器名,也指古代音樂家齊竽。在現代漢語中,齊竽泛指音樂家或樂團。

拆分部首和筆畫

齊竽由兩個部首組成:爻(丨)和竹(⺮)。它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齊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齊竽》中有“齊竽禦駕”之詞,指的是古代齊國的樂師手持竽樂器為君主行駕。後來,齊竽逐漸成為指樂器和音樂家的代稱。

繁體

《齊竽》的繁體寫法為「齊竽」。

古時候漢字寫法

齊竽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齊竽的竹部字旁為「⿱立竹」。

例句

1. 那位齊竽的技藝非常出色,每次演奏都赢得了觀衆們的掌聲。

2. 這支交響樂團由幾位優秀的齊竽組成。

組詞

1. 齊竽樂器

2. 齊竽演奏

3. 齊竽學院

近義詞

音樂家、樂師、樂手

反義詞

聽衆、觀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