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用的意思、節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用的解釋

(1).節省費用。《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墨子·節用中》:“是故古者聖王,制為節用之法。”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 宋 鞏豐 《鞏氏後耳目志·雜言》:“治生莫若節用,養生莫若節慾。” 清 秦笃輝 《平書·人事上》:“保身之要,莫如寡欲;理財之要,莫如節用。”

(2).節錄采用。 宋 朱熹 《答尤尚書書》:“誌銘之作,雄健高古,曲盡事情,雖或節用行狀之詞,而一經點化,精神迥出。”

(3).謂按時節利用。《史記·五帝本紀》:“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動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張守節 正義:“節,時節也……言 黃帝 教民,江湖陂澤出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時,用之有節,令得其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淵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節用”指節約使用資源,減少浪費,強調節儉和勤儉持家的美德。其核心在于合理控制消耗,避免不必要的開支,尤其在物質財富的使用上保持節制。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出處

  1. 儒家經典
    《論語·學而》中提到“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主張通過節省用度來體現對百姓的關懷。
  2. 墨家思想
    墨子專門撰寫《節用》篇,提出“制為節用之法”,反對鋪張浪費,尤其批判厚葬久喪等習俗,倡導實用主義。
  3. 其他典籍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節用水火材物”,強調按時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三、學派觀點差異


四、現代意義

  1. 個人層面: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如控制物欲、減少浪費。
  2. 社會層面:與環保理念結合,如“低碳生活”“節能減排”,提倡簡約設計和資源循環利用。
  3. 政治經濟:政府財政管理中注重高效利用公共資源,避免鋪張浪費。

五、相關反義詞與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3、6、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用

《節用》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有節約使用資源的意思。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艹”和“用”。部首“艹”表示植物,而“用”表示使用。此外,它由5個筆畫構成。

來源

《節用》一詞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化和傳統。中國的古代智慧和哲學強調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因此“節用”成為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中,人們必須謹慎使用土地、水源和其他自然資源,以确保自己的生活以及後代的生活能夠持續發展。

繁體

《節用》的繁體字形狀為「節用」。相比于簡體字,繁體字更加複雜,由更多的筆畫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字形結構沒有太大變化。古代寫作《節用》的方式和現代相似,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異。

例句

1.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節用水資源。

2. 在家庭中,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學會節用電力。

3. 節用是一種美德,也是對未來世代負責的表現。

組詞

1. 節約:指減少使用或消耗,以保護資源或降低成本。

2. 節約成本:在商業管理中,指通過減少開支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來降低成本。

3. 資源節約:指通過有效利用資源,減少浪費,實現節約。

近義詞

節儉、節約、節省

反義詞

浪費、揮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