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ive alone;withdrawn]∶離開同伴;心性内向
他沒有離群或冷漠的性格
(2) [shut-in]∶傾向于避免社交
自絕于社會的離群的男人
(1).離開衆人。《易·乾》:“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羣也。” 孔穎達 疏:“ 何氏 雲:所以進退無恒者,時使之然,非苟欲離羣也。” 唐 皇甫曾 《送元侍禦充使湖南》詩:“離羣復多病,歲晚憶 滄州 。” 清 錢謙益 《潞河别劉鹹仲吏部》詩:“衰鬢數莖還去國,秋風一葉又離羣。”
(2).超群。 宋 蘇轼 《表忠觀碑》:“篤生異人,絶類離羣。奮挺大呼,從者如雲。”
“離群”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í qún,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離群索居”,後《楚辭》等典籍進一步拓展其内涵,既含孤獨貶義,亦含超然褒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如漢典、辭海)。
《離群》是一個成語,指離開群體獨自行動或生活。它多用來形容一個人與他人不同步,獨特行事,與普通群體分離的狀态。
《離群》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禾”和“羊”。其中,“禾”是指稻谷,表示離開稻谷,象征遠離農耕勞動。而“羊”則表示動物,意味着離開群體。整個詞由9個筆畫組成。
《離群》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闆》:“離離一堂,終日舉觞。”這句詩意味着一個人獨自留在一個房間裡,整天拿起酒杯喝酒。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離開群體,單獨行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離群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離群的寫法為「離羣」。其中,「離」的上部寫成「雨」表示離開,下部的「田」表示地,意味着遠離人群;而「群」表示羊群,意味着離開羊的群體。
1. 他在學校裡總是個離群的人,很少參加集體活動。
2. 這隻野鳥離群單飛,尋找自己的新家。
1. 離群索居:離開别人的陪伴,獨自居住。
2. 獨自離群:一個人獨自離開群體。
近義詞:分别、孤獨、獨立、單獨、離散。
反義詞:聚集、團結、親近、合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