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磨練,立名立節。《晉書·夏侯湛傳》:“論者謂 湛 雖生不砥礪名節,死則儉約令終,是深達存亡之理。” 宋 王禹偁 《上史館呂相公書》:“今館中之士先進者,有若金部員外郎 安德裕 ,左司諫兼直祕閣 宋泌 ,皆砥礪名節,老于文學。”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廉淡》:“吾輩讀聖賢書,論居官治民之法,孰不欲砥礪名節哉。”
“砥砺名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ǐ lì míng jié,含義為通過磨煉自身來樹立名譽與節操,強調以高尚的品德要求自己。以下是詳細解釋:
此成語多用于正式語境,強調通過實際行動維護名譽與原則,具有積極的價值導向。
「砥砺名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通過艱苦的奮鬥和鍛煉,培養出的高尚品德和優秀素質。
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砥」和「節」。
「砥」是一個由石頭和氐字旁組成的漢字,氐字旁表示石,是它的意旁,表明「砥」與石頭有關。
「節」是一個由竹子和令字旁組成的漢字,令字旁表示令行,是它的意旁,表明「節」與規矩和行為有關。
「砥砺名節」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仁-義-禮-智,此四維俱得,然後可以謂之君子,君子之所以成,必通於十字,此謂砥砺名節。”意思是指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必須學習四維(仁、義、禮、智),并通過艱苦的奮鬥和鍛煉來培養高尚品德。
在繁體字中,「砥砺名節」這個成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砥」的形狀與現在相似,但在上方多加了一點。而「節」的寫法有所不同,字形更為簡化。
例如,使用「砥石」一詞可以組成一個詞語,表示精心打磨石頭的工具。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有「陶冶品德」、「曆練心志」等。
這個成語的反義詞沒有具體的成語可以對應,但可以使用相反的意思來表示,如「庸庸碌碌」、「起伏不定」等。
安期棗璈管白琁百障扳罾倍價不阕差分放大器車馬客赤熛怒搊彈椽杙摧勒擔雪填河誕英典緯對面發簾方戶放縱泛酒賦彩負舋攻鈔鈎檢鬼頭鬼腦跪土地漢高祖懷役火傳火燒建義角握焦響金钗細合開肆瞌铳阆風勞徒嫠辍緯屢變星霜邈若河山木樨花拿大草屏舍蕲艾窮天月氏三般兩樣山霭商頓笙詩試香羅私聽韬養田仆銅活抟扶抟影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