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 妃 杨太真 既死于 马嵬坡 ,帝日夕思之。有道士以 少君 术求见,言以 太真 像置于五色帐中,以诸药作烛,外画五色花,谓之“还形烛”。黄昏时秉烛入帐,可见人形。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下:“先是道士以五色石示上,谓之衡遥,以少许研极细,和以诸药,令作烛,外画五色花,谓之还形烛。上既入……于是 太真 在帐中见上。”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抵多少衡遥石怀中秘授,还形烛帐裡高燃。”
“还形烛”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语,其含义与唐代杨贵妃的传说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唐代道士为唐玄宗制作的一种特殊蜡烛,用于在五色帐中投射杨贵妃的影像。据传,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后,唐玄宗日夜思念,道士以方术将杨贵妃画像置于五色帐内,并用混合药物的蜡烛(外绘五色花纹)照明,使她的形影显现。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尸体不腐”或“事物保持原状”,但这一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词语的引申误用有关。主流观点仍以唐代典故为核心。
该词反映了古代方术文化与帝王爱情传说的结合,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神秘色彩或寄托哀思,如《长生殿》戏剧中的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嫏嬛记》《长生殿》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的详细词条。
《还形烛》是一个成语,意为“还形归位的蜡烛”。形容事物恢复原貌或者恢复正常状态。
《还形烛》拆分的部首是“王”,笔画数为19。
《还形烛》最早出自《荀子·尚义》:“道不然则废,名不然则杂,物不然则变,故其指常还形烛矣。”意指道德、名声和物品都需要恢复正常状态,否则就会混乱无序。
《还形烛》的繁体字为「還形燭」。
古汉字写法中,《还形烛》可以写作「還形爼」。
1. 经过艰苦的努力,公司终于摆脱了困境,如今已经还形烛了。
2. 这部老戏经过修复后,电影画面清晰明亮,真正还形烛了。
组词:复原、修复、恢复、复归。
近义词:还原、重新恢复。
反义词:变形、失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