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帕的意思、書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帕的解釋

明 代官場送禮,具一書一帕,稱書帕。實際上是指行賄用的金銀財寶。《金6*6*梅詞話》第三六回:“今日有 東昌府 下文書快手往京裡,順便捎了一封書帕來,説是太師爺府裡 翟大爹 寄來的書與爹。小的接了,交進大娘房裡去了。”《明史·韓一良傳》:“臣兩月來辭卻書帕五百(金),臣寡交猶然,餘可推矣。” 清 姚之駰 《元明事類鈔·書帕長安》:“ 趙南星 疏:‘司選者每遇退朝,羣遮留講陞講調;至署則公書私書,闐戶盈幾,所謂面皮世界、書帕 長安 也。’” 吳晗 《燈下集·唐順之論明代刻書》:“行賄用書陪襯,顯得雅一些,有個專門名詞叫書帕。”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書帕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書帕"是明代特有的文化術語,原指官員交往時以書籍和手帕作為饋贈之禮的行為。隨着雕版印刷技術發展,該詞逐漸演變為特指官員刻印書籍的雅稱,其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饋贈儀式 官員将自刻書籍與絲帕裝入函匣相贈,稱為"書帕本"。此風盛行于萬曆年間,常見于地方官員進呈中央機構時。據《明代官刻考略》記載,此類書籍多選用優質梨木雕版,裝幀考究,體現士大夫階層的文化品位。

  2. 出版形态 書帕本作為非營利性出版物,内容涵蓋個人文集、地方文獻等。因缺乏專業校勘,常出現文字訛誤,與司禮監刻本形成鮮明對比。版本學家黃永年指出,現存明代方志中約有15%為書帕本遺存。

  3. 文化隱喻 "帕"字既指實物絲帕,又暗含"帕封"之意,喻示知識傳播的鄭重性。《古籍版本學概論》強調,書帕現象折射出明代"以文會友"的交際傳統,其裝幀形制對後世線裝書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該詞的語義演變,完整記錄了從實物饋贈到文化傳播的轉化過程,成為研究明代出版史的重要實證。北京圖書館藏《萬曆三十七年徽州府志》書帕本,是現存最具代表性的實物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書帕”是明代官場中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書帕”原指明代官員送禮時表面呈現的書籍與手帕組合(一書一帕),但實際暗指行賄的金銀財物。這種形式通過雅緻物品掩蓋賄賂本質,成為當時官場腐敗的隱晦表達。

二、起源與演變

  1. 初始形式:明代早期官場以書籍、手帕作為禮節性贈品,屬正常交往。
  2. 異化過程:後期逐漸演變為将金銀珠寶藏于書帕包裝内行賄,但仍沿用舊稱。
  3. 曆史記載:《明史·韓一良傳》提到官員“辭卻書帕五百金”,側面反映其價值已遠超普通書帕。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含義 詞語演變體現中國古代“雅賄”特征,即通過文雅形式掩蓋非法交易,類似現象還有以書畫、古玩為載體行賄。

别人正在浏覽...

擺拉被褐懷珠變惑别抱琵琶補納才伎朝車朝旨叢萃骀駞搗叉子颠頤鼎貴斷代頓羸二王帖方駕反經合義鳳靡鸾吪腹記拊拍改顔革皮弓矢官銷瓜戰輝光放電火虞火院家私互為表裡加惠稽留警捷極則開腳口耳并重籃筍攔腰獵精芒背緬懷銘感不忘泌滲模傳模古南極仙翁簰筏配宮晴暈人細鬼大三親六故折慢幢設限屬厭台吏螳螂黃雀頭牛吐圖莁荑無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