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代官場送禮,具一書一帕,稱書帕。實際上是指行賄用的金銀財寶。《金6*瓶6*梅詞話》第三六回:“今日有 東昌府 下文書快手往京裡,順便捎了一封書帕來,説是太師爺府裡 翟大爹 寄來的書與爹。小的接了,交進大娘房裡去了。”《明史·韓一良傳》:“臣兩月來辭卻書帕五百(金),臣寡交猶然,餘可推矣。” 清 姚之駰 《元明事類鈔·書帕長安》:“ 趙南星 疏:‘司選者每遇退朝,羣遮留講陞講調;至署則公書私書,闐戶盈幾,所謂面皮世界、書帕 長安 也。’” 吳晗 《燈下集·唐順之論明代刻書》:“行賄用書陪襯,顯得雅一些,有個專門名詞叫書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書帕漢語 快速查詢。
“書帕”是明代官場中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書帕”原指明代官員送禮時表面呈現的書籍與手帕組合(一書一帕),但實際暗指行賄的金銀財物。這種形式通過雅緻物品掩蓋賄賂本質,成為當時官場腐敗的隱晦表達。
二、起源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含義 詞語演變體現中國古代“雅賄”特征,即通過文雅形式掩蓋非法交易,類似現象還有以書畫、古玩為載體行賄。
《書帕》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一種薄紙或布制成的書套或封面,用來保護書籍。書帕可以保護書籍不受損壞,防止灰塵、水分等侵入書中,延長書籍的使用壽命。
《書帕》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巾」。其中,「⺊」是表示「本」的部首,它有三畫;「巾」是表示「帕」的部首,它有三畫。
《書帕》這個詞是從漢語中衍生而來的。它的繁體字為「書帕」,字形上添加了一點額外的筆劃。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包括「書帕」這個詞。在古時候,「書帕」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相同的意思。
1. 他用書帕輕輕地包裹着古籍,以保護它們免受塵土的侵害。
2. 每本書都有一個漂亮的書帕,這使得整個書架看起來更整齊。
組詞:書櫃、書包、書籤、書店、帕子、封面。
近義詞:書套、書套子、書皮。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