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牒的意思、訟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牒的解釋

訴狀。 宋 韓琦 《答孫植太博後園宴射》詩:“鈴索聲沉訟牒稀,優遊大司養疎拙。” 元 張養浩 《牧民忠告·弭訟》:“起訟有原,書訟牒者是也。” 清 王韬 《淞濱瑣話·倪幼蓉》:“訟牒朝投,判牘夕下,署無留案,獄無滞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訟牒”是漢語詞彙,指古代訴訟文書中的訴狀,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1. 宋代:《宋史·高宗本紀八》記載“初置臨安府左右廂官,分掌訟牒”,表明宋代已設專職官員處理訴狀。
  2. 元代:張養浩在《牧民忠告·弭訟》中提到“起訟有原,書訟牒者是也”,強調訴狀是訴訟的源頭。
  3. 清代:王韬《淞濱瑣話·倪幼蓉》描述“訟牒朝投,判牘夕下”,反映官府處理訴狀的效率。

三、相關說明

“訟牒”是古代司法體系中的關鍵文書形式,多見于宋元明清文獻,體現了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訟牒的意思

《訟牒》是指作為訴訟材料的文件、憑證或證明。在法律領域中,訟牒通常是指起訴狀、上訴狀、申訴狀等法律文書。

訟牒的部首和筆畫

訟牒的部首是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的事物。牒的部首是片偏旁,表示與文書有關的事物。

訟牒的總筆畫數為7畫。訟的筆畫數為讠(3畫)+ 六(4畫),牒的筆畫數為片(片偏旁,4畫)+ 卝(3畫)。

訟牒的來源

《訟牒》一詞最早出現在《水經注·河水》中,其中記載了當時審理涉及水利方面的糾紛所使用的訴訟文書。

訟牒的繁體寫法

訟牒的繁體寫法為「訟牒」,其中「訟」是「訟」的繁體字,「牒」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訟」的寫法有時會将讠部寫作言部,即「訟」。「牒」的古字形則與現代基本相同。

訟牒的例句

1. 律師準備好了訟牒,準備遞交法院。

2. 當事人需要填寫訟牒并附上所需的證據。

訟牒的組詞

1. 訴訟:指司法程式中的訴狀、上訴狀等訟牒。

2. 文牍:指書面的文書或文件。

訟牒的近義詞

1. 訴狀:指起訴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書面文件。

2. 申述:指當事人對某一事實、情況提出陳述、說明等。

訟牒的反義詞

1. 證明:指為證實某一事實或情況而提供的文件或憑證。

2. 合同:指雙方當事人在一定條件下達成的協議或協議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