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陂澱的意思、陂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陂澱的解釋

池塘湖泊。 唐 賈島 《寄滄州李尚書》詩:“陂澱封疆内,蒹葭壁壘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陂澱是漢語中一個描述特定水域地貌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陂(bēi)

    《漢語大詞典》釋為“池塘、蓄水池”,《說文解字》注:“陂,阪也。一曰沱也。”指人工或自然形成的蓄水窪地,如《淮南子》載:“禹陂九澤。”

  2. 澱(diàn)

    《辭海》釋為“淺水湖泊或淤積的泥沼”,《水經注》中“澱”多指河湖淤積形成的淺水區,如“雍奴薮……俗謂之澱”。

二、複合詞釋義

“陂澱”連用特指由人工堤壩圍合形成的淺水湖澤或蓄水窪地,兼具蓄水灌溉與生态濕地的雙重功能。

三、文獻佐證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滱水》明确記載:“博水……又東徑陽城縣,散為澤渚,謂之陽城澱,俗名陂澱。”此處指今河北保定一帶的湖澤群,印證其作為自然-人工複合水域的地理概念。

四、現代關聯

在生态學語境中,“陂澱”可對應淺水濕地生态系統,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參考《中國濕地資源》分類體系)。古文獻中的“陂澱”遺迹(如白洋澱)至今仍是華北平原重要的生态節點。


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第11卷,第1382頁“陂”字條。
  2. 郦道元《水經注》卷十一(中華書局校注本,2007)。
  3. 商務印書館《辭海》(第七版)“澱”字釋義。
  4. 國家林業局《中國濕地資源·河北卷》(2015)白洋澱地貌成因分析。

(注:線上文獻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水經注》原文國家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官網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陂澱”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1. 發音與基本釋義
    發音為bēi diàn,原指池塘、湖泊等水域的積水,屬于漢語中較少用的古詞彙。例如唐代賈島詩句“陂澱封疆内,蒹葭壁壘根”中,即用此意描述自然水域。

  2. 字義分解

    • 陂(bēi):既可指池塘(如“陂塘”),也可指山坡或地名(如湖北“黃陂”)。
    • 澱(diàn):多指淺水湖泊或湖名(如河北“白洋澱”)。
      兩者組合後,詞義偏向水域的靜态蓄積狀态。
  3. 擴展與比喻義(需謹慎使用)
    個别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該詞可比喻“積累的知識或經驗”,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具體語境判斷。

  4. 例句與出處
    唐代賈島《寄滄州李尚書》的引用為常見文獻依據,體現該詞在古詩文中的實際應用。

現代使用中,“陂澱”多保留其自然水域的本義,常見于古典文學或地理描述。若需比喻性表達,建議優先選擇通用詞彙(如“積澱”)。

别人正在浏覽...

百縱千隨笨口拙舌編者案暢郁嘲風姹紫嫣紅趁熱鬧船東到錯倒蛋稻飯凋瘠跌跪鬥角防肅蓋然論耕父恨恚呵禦紅巾軍猴棗槐庭黃塊塊極好玑鏡搢铎鸠占幾悟記憶猶新狷潔開墾開涮開司米考殺款談朗潔老太漏壺露槃明蚤謀度南守泥溺淺斟低唱樵斧起稿氣厥觑觑然三祖燒頭爐香聖裁身在林泉,心懷魏阙詩券厮琅琅微過微陋相忍為國相推寫出寫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