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猴棗的意思、猴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猴棗的解釋

(1).柿的一種。實小簇生。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柹》

(2).中藥名。為猕猴等膽囊的結石。呈橢圓形,略似小棗。表面青銅色或墨綠色,平滑而有光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猴棗,又稱“猴丹”或“申棗”,是傳統中醫藥中一種珍貴的動物性藥材。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源與定義

猴棗指猕猴科動物猕猴(Macaca mulatta)或紅面猴(Macaca arctoides)等猴類體内因病理原因形成的膽結石或胃結石。其名源于形似棗核、色如黑棗的特征。《中藥大辭典》定義為“猴科動物内髒的結石”。

二、基原與性狀

  1. 來源:主産于印度、馬來西亞及我國華南地區,需經剖取、清洗、陰幹等工序制成。
  2. 形态: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塊狀,表面青黑色或暗棕色,具金屬光澤,斷面有層紋,質脆易碎。
  3. 成分:含膽紅素、膽酸、膽固醇及微量元素等(《中華本草》收錄)。

三、傳統功效與應用

中醫理論認為其性寒、味苦微鹹,歸心、肺、肝經,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熱鎮驚:用于高熱驚厥、小兒急驚風。
  2. 化痰開竅:主治痰多喘咳、癫痫痰鳴。
  3. 解毒消腫:外用治癰腫瘡毒(《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

四、現代研究與用法

現代藥理學證實其具抗炎、鎮靜作用,常用于:

五、文化地位

猴棗因稀缺性被列為“中藥四大動物結石”(含牛黃、馬寶、狗寶)之一,明清醫籍《本草綱目拾遺》已載其“治驚痫,破痰結”之功,體現傳統藥物學的實踐經驗積累。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
  4.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藥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猴棗是中藥名,指猴科動物(如猕猴)内髒形成的結石,具有藥用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來源與性狀

猴棗為猕猴等動物的腸胃或膽囊結石,主産于印度、馬來半島及南洋群島等地。其外形呈橢圓形,大小不一(如黃豆至雞卵),表面青銅色或墨綠色,質地脆硬,斷面可見分層結構。

二、性味與功效

三、臨床應用

四、用法與注意

附: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提到猴棗為“柿的一種”,但此說法僅見于明代《本草綱目》對柿類的描述,現代多指動物結石,建議以中醫藥定義為準。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醫中藥網及權威藥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月槎蔔稽滄海一粟纏約朝闼侈僞詞府呆闆道曲點穿吊打吊古傷今鬥葉乏竭飛泳豐貨錢幹雲蔽日庚償鞲鷹绁犬鴻胄候車花名簿怙才驕物晖景瀸洳岌岌荩言鞠躬盡力菊醴均派康侯闚邊懶意冷月陵骞眉眼如畫凝矚不轉朋比破瓦秦貨親秩窮極無聊全牲傷憤捎馬子生疏深中笃行射書十夫客絲鞭訟地頭對脫根為非作惡磈氏霞粲下溝顯妣纖草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