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搢铎的意思、搢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搢铎的解釋

響動金铎。《國語·吳語》:“吾先君 闔廬 不貰不忍,被甲帶劍,挺鈹搢鐸,以與 楚昭王 毒逐於中原 柏舉 。” 韋昭 注:“挺,拔也。搢,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搢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搖動鈴铛以警示或召集衆人,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吏巡行或發布政令時的特定行為。該詞由"搢"(插入、搖動)和"铎"(大鈴)組合而成,具有鮮明的儀式性與功能性特征。以下是基于權威典籍的詳細釋義:

一、本義與使用場景

據《周禮·天官·小宰》記載:"徇以木铎",鄭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奮木铎以警衆,使明聽也。" 搢铎即指官吏手持木铎(一種木舌鈴铛)巡行時搖動發聲,用以宣告政令、警示民衆或召集集會。這一行為常見于先秦時期的行政與教化活動,是官方信息傳達的重要方式。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宣教象征

    木铎在儒家經典中被視為教化之器。《論語·八佾》載:"天将以夫子為木铎",以木铎比喻孔子傳播大道如鈴聲警醒世人。搢铎行為因而被賦予"宣德教、正民心"的禮制内涵。

  2. 權力标識

    據《周禮·地官·鼓人》所述,不同材質的铎(金铎、木铎)分别用于軍事與文教,官吏搢铎巡行既是職責履行,也是官權威儀的體現。

三、詞源考據

參考文獻

  1.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說文解字》(漢·許慎),中華書局1963年版。
  3.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本。

注:因"搢铎"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有限,建議結合《周禮》《論語》等原典及漢代注疏進行深度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搢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搢(jìn)
    本義為“插”或“搖動”。在“搢铎”一詞中,取“振動、搖動”之意,如《國語·吳語》記載:“挺鈹搢鐸”,韋昭注:“搢,振也”。

  2. 铎(duó)
    古代一種形似大鈴的樂器或禮器,多為青銅制,用于宣布政令、軍事指揮或祭祀活動。分木铎(舌為木質)和金铎(舌為金屬)。

二、綜合釋義

搢铎即“振動金铎”,指古代戰争中通過搖動金屬铎器發出聲響以指揮行動。例如《國語·吳語》中描述吳王阖廬“被甲帶劍,挺鈹搢鐸”,意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搖動铎器以號令軍隊。

三、相關背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铎器的形制,可參考《國語》原文或青銅器相關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固辦治兵衛畢強財貿參核廁牀禅士車笠塵緣傳飧辭訴翠雲裘蕩産傾家道路彫锼法禁伐殺擀氈古查憨蔥恨悒賀壽家丑不可外談簡墨尊俎給回金碧輝煌記憶猶新踡伏攫醳扣槃扪燭老豆腐棱鳀楞頭磕腦聯曹零錢陵诮淪逝迷離徜恍篇技皮冠帡帏跷墊輕溜鬈須鋭器山祇山址事業單位贖過樹木順口説嘴郎中悚厲通舊頭颡完工詳濟席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