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三位祖先。《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 楊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選·潘嶽<關中>詩》:“三祖在天,聖皇紹祚。” 李善 注引 臧榮緒 《晉書》:“ 宣帝 追號曰 高祖 , 文帝 號曰 太祖 , 武帝 號曰 世祖 。”《金史·禮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禮。”
(2).指 三國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有司奏: 武皇帝 撥亂反正,為 魏太祖 ,樂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應天受命,為 魏高祖 ,樂用鹹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興治,為 魏烈祖 ,樂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萬世不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魏 之三祖,氣爽才麗,宰割辭調,音靡節平。”《舊唐書·德宗紀下》:“文雅中興,夐高前代,《二南》、三祖,豈盛於茲。”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其時三祖葉其高論,七子分其麗則。”
“三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指三位祖先
二、特指三國曹魏三帝
專指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三代君主。這一用法在《三國志·魏志》等史料中有明确記載,反映了曹魏政權早期的核心統治集團。
其他引申用法
在宗教或學派中,可比喻創始人及其重要傳承者(如佛教三祖、道教三祖等),但此屬文化引申義,非本義。
例句參考
若需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宗教引申案例,可參考《三國志》《晉書》等典籍,或查詢宗教學術資料。
《三祖》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佛教禅宗中的前三代祖師,即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三祖》的拆分部首是“卩”和“礻”,根據中文拼音的順序來看,它們分别屬于“丨”和“示”。
《三祖》的拆分筆畫是10畫,其中“卩”占5畫,“礻”占5畫。
《三祖》這個詞源于佛教禅宗,這句話是由禅宗祖師們的名號所組成的。禅宗是佛教中的一支,注重于尋求悟道的直接體驗,而非借助經典與論述。
在繁體中文中,《三祖》這個詞仍然保持不變,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可以将《三祖》的寫法分為兩個部分,即“三”和“祖”。
“三”的古代寫法較為簡單,采用了三個橫排列在一起的直線,形似數字3。
“祖”的古代寫法則是将“礻”放在“卩”的上方,形成一個上下結構。
1. 《三祖》的教導對于禅宗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 研究《三祖》的教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禅宗的精神。
3. 《三祖》的法教訓人,啟發人們尋求内心的平和與覺悟。
禅宗、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佛教三大祖師、禅宗三祖、三祖神秘主義
四祖、五祖、六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