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詩債。 明 李東陽 《次韻體齋病起見寄》之二:“詩券負來應漸釋,方書驗後懶重尋。”
“詩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拼音:shī quàn
注音:ㄕㄧ ㄑㄨㄢˋ
釋義:指“詩債”,即未完成的詩作承諾或應酬之作。該詞常用于古代文人間調侃未兌現的作詩約定。
文學語境:
明代李東陽在《次韻體齋病起見寄》中寫道:“詩券負來應漸釋,方書驗後懶重尋”,此處以“詩券”比喻積欠的詩作,需逐步償還。
文化意涵:
該詞反映了古代文人以詩會友的交往模式,将詩作視為一種“契約”或情感紐帶,帶有自嘲或幽默色彩。
詩(shī):
指詩歌,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體裁,亦為姓氏。
券(quàn/xuàn):
“詩券”以诙諧方式表達文人對詩作責任的認知,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查閱李東陽原詩及相關注釋。
《詩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詩”和“券”。它的意思是以詩作為内容的券據或票證。
組成詞語《詩券》的漢字分别是:
1. 詩:部首為“讠”,總筆畫為7。
2. 券:部首為“刀”,總筆畫為8。
《詩券》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用來流通詩作的一種票證形式。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詩券》。
在古代,詩券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人們使用這個詞語的寫法一直延續至今。
以下是一些關于《詩券》的例句:
1. 他通過出售自己的《詩券》來換取金錢。
2. 這位文人以自己的《詩券》在社交圈中獲得了一定的聲望。
3. 我們的詩社采用了《詩券》制度來獎勵優秀的會員。
與《詩券》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幽咽詩券
2. 詩券酬謝
3. 賦詩券帖
與《詩券》有關的近義詞包括:
1. 詩票
2. 詩證
反義詞可以是與詩券相對立或相對的詞語,目前沒有明确與《詩券》相反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