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底地貌的意思、海底地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底地貌的解釋

海底起伏形态的總稱。主要包括大陸架地貌、大陸坡地貌、大洋底地貌。有淺灘、珊瑚礁、磨蝕台地、海底峽谷、海嶺(海底山脈)、海底平頂山、海盆、海溝等多種地貌形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海底地貌是海水覆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态的總稱,涵蓋了從大陸邊緣到大洋底部的多種地形結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組成

海底地貌由大陸架、大陸坡、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單元構成,包含海山、海丘、海嶺、海溝、深海平原等多種形态。例如,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達11,033米,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二、主要分類

  1. 大陸邊緣
    約占海洋總面積的22%,分為兩類:

    • 被動型(大西洋型):含大陸架(平緩淺海區)、大陸坡(陡坡帶)、大陸隆(沉積物堆積區)。
    • 活動型(太平洋型):以海溝取代大陸隆,常見于太平洋周緣,如海溝-島弧-邊緣盆地系列。
  2. 大洋盆地
    占海洋面積45%,包括海盆(等軸狀窪地)、海槽(長條狀窪地),水深約4000-5000米。

  3. 大洋中脊
    縱貫大洋中部,綿延8萬千米,是海底擴張的中心區域,形成海底山脈和火山活動帶。

三、典型特征

四、深度對比

海底最深點為馬裡亞納海溝(11034米),而陸地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僅8844.43米,凸顯海底地貌的極端起伏。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地質動力學機制,可參考搜狗百科和愛問教育的詳細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海底地貌

海底地貌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和形成過程。關于海底地貌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地質演變和海洋生态系統的結構。海底地貌通常由海底山脈、海溝、海床扇、海底火山和海底盆地等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海底地貌》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田」。它的拆分筆畫數共計 14 畫。

來源和繁體

《海底地貌》這個詞的來源是漢字組合而成。這個詞沒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地」的上方常常寫為「土」,所以有時「地」在「貌」的上方變成了「坴」的字形。也有一種古代寫法是「貌」的左方寫入「蔔」。

例句

1. 這次海洋科考将着重調查海底地貌和地殼活動。

2. 隨着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海底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組詞

海底地質、海底生物、海底資源、海底地震

近義詞

海洋地貌、海床地貌

反義詞

陸地地貌、陸地形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