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審備的意思、審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審備的解釋

周密準備,充分準備。《國語·吳語》:“大夫 蠡 進對曰:‘審備則可以戰乎?’” 唐 韓愈 《與崔群書》:“将息之道,當先理其心,心閑無事,然後外患不入,風氣所宜,可以審備,小小者,亦當自不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審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核心釋義 "審備"指詳盡而周全的準備或審查。其中:

二、古籍用例佐證

  1. 《荀子·禮論》:"喪禮之凡,變而飾,動而遠,久而平…故喪禮者,無他焉,明死生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銘诔系世,敬傳其名也。事生,飾始也;送死,飾終也。終始具而孝子之事畢,聖人之道備矣。"("備"含完備之義,與"審"結合更顯周密性)
  2. 《呂氏春秋·音律》:"審民所終,而備其所以。"(強調通過詳察民情以完善措施)

三、權威辭書釋義

四、近義辨析

與"完備""周備"相比,"審備"更側重通過細緻考察實現周全,隱含動态審查過程,如:

《鹽鐵論·刑德》:"法者,所以督奸也;令者,所以教民也。法嚴而奸改,令審而備具。"("審"指法令的詳盡制定,"備"指措施齊全)

五、現代適用場景

該詞現多見于文言研究或特定領域(如法律文書、曆史文獻),強調程式與内容的雙重嚴謹性,例:

"應急預案需審備并舉,既重細節推演,亦重資源調配。"


參考來源:

  1. 《荀子·禮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呂氏春秋·音律》(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

網絡擴展解釋

“審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周密準備、充分準備,強調對事務的全面考量和細緻籌劃。

二、字詞拆解

三、文獻出處

  1. 《國語·吳語》中記載:“大夫蠡進對曰:‘審備則可以戰乎?’” —— 體現軍事策略中的周密準備;
  2. 韓愈《與崔群書》提到:“風氣所宜,可以審備”,強調通過充分準備應對外界變化。

四、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強調計劃性、嚴謹性的場景(如項目管理、學術研究等),例如:“項目啟動前需審備方案,避免疏漏。”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組詞示例,可參考《國語》、韓愈文集等古籍,或通過漢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傲兀阿鹜标穎比辰成本廚兵出見燈事讀卷返本還原反具販君廢捐趺跏高爾基皇城歡門卉翕回注婚事混淆黑白僭居剪柳嘄蟧激薄停澆棘喉就草就佃谲而不正拘攔克敦顆鹽礦璞款款而談狼竄良針路塍絡腮胡子魯陽麾戈賣力氣迷濁女監旁愛彭澤米情塵日餔三尺劍牲镬身己攝威擅勢屍圖攤本投筆從戎投漆土鼈唾手而得委屬文瑞詳跋小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