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辟的意思、墨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辟的解釋

墨刑。《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閲實其罪。” 蔡沉 集傳:“墨,刻其顙而涅之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五刑》:“劓、墨辟之屬,各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墨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墨辟”是古代漢語中的法律術語,特指以墨刑為主的刑罰制度。《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古代五刑之一,以刀刻額并染墨為懲”,屬于肉刑的範疇。該詞由“墨”與“辟”二字複合構成,“墨”取黑色印記之意,“辟”則源自《尚書》中“刑罰世輕世重”的法律概念(來源:《漢語大詞典》)。

從構詞法分析,“墨”在此特指刑具與受刑痕迹,《說文解字》釋“墨”為“書墨也,從土從黑”,引申為不可磨滅的标記;“辟”在《周禮·秋官》中明确指代刑法體系,鄭玄注“辟,法也”。二者結合形成的“墨辟”,完整表達了通過身體烙印實施法律懲戒的内涵(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該刑罰主要施行于周代至秦漢時期,《漢書·刑法志》記載“墨罪五百”,指墨刑適用的五百種罪名。其實施過程包含刻膚、敷墨、結痂三個步驟,形成的黑色疤痕兼具肉體懲罰與社會警示雙重功能。隨着漢文帝刑制改革,墨辟逐漸被其他刑罰替代(來源:《中國法制史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墨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墨辟(mò pì) 指古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具體指在犯人額頭上刻字或圖案後塗墨,作為永久性恥辱标記的刑罰。《尚書·呂刑》記載:“墨辟疑赦,其罰百鍰”,漢代班固《白虎通·五刑》也提到“劓、墨辟之屬,各千”。

補充說明

  1. 實施方式:用刀具在面部刻劃後,用墨汁浸染傷口,形成無法消除的痕迹。
  2. 曆史背景:墨刑起源于周代,是古代“五刑”(墨、劓、刖、宮、大辟)中最輕的一種,多用于較輕的犯罪。
  3. 演變:秦漢時期仍沿用,漢文帝廢除肉刑後逐漸被其他刑罰替代。

注意

部分網頁(如)将“墨辟”誤釋為“墨蘭”,可能與字形或輸入錯誤有關。建議以《尚書》《白虎通》等古籍記載的刑罰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暴官冰廚筆蹤舶物钗分城壘成堂齒至之車竄寄荅沓定道睹貎獻飧返視内照費手腳歌闆光貎觀貌察色貫氣官仕渙散回答會且介焉計日而待咎害獧薄罝維魁北克量實斂迹陵溪曆史觀鹿獨曼陀林明笇暖簾片文隻事請谒奇贍曲部壤界榮願弱質三十六天涉道省觐蛇鳣豎臣松蘿松明嗩呐台顔縢書圖惟外親無為五噫憸士習慣于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