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刑。《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閲實其罪。” 蔡沉 集傳:“墨,刻其顙而涅之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五刑》:“劓、墨辟之屬,各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墨辟漢語 快速查詢。
“墨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墨辟(mò pì) 指古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具體指在犯人額頭上刻字或圖案後塗墨,作為永久性恥辱标記的刑罰。《尚書·呂刑》記載:“墨辟疑赦,其罰百鍰”,漢代班固《白虎通·五刑》也提到“劓、墨辟之屬,各千”。
部分網頁(如)将“墨辟”誤釋為“墨蘭”,可能與字形或輸入錯誤有關。建議以《尚書》《白虎通》等古籍記載的刑罰釋義為準。
《墨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墨水斷絕,停筆不寫”。它是由“墨”和“辟”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分别是“氵”、“黑”和“止”,筆畫總共有12畫。
《墨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禦定漢陽先生集》中,是宋代文學家蘇轼創造的。它的繁體寫法是“墨闢”。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比如在《墨辟》中的“辟”字,在古代寫法中,左半部分的結構是封印,右半部分是白,意味着用力抹除印記。而現代漢字寫法中,“辟”字的結構則是由辛和白兩個部首組成。
1. 你為什麼總是墨辟不前,不願進行新的嘗試呢?
2. 在創作中,有時候我們需要墨辟一下,讓思緒清晰起來。
組詞:墨痕(指墨迹)、辟謠(指消除謠言)。
近義詞:止墨(指停止寫字)、斷筆(指不再寫作)。
反義詞:開筆(指開始寫作)、暢筆(指寫作得意暢快)。
【别人正在浏覽】